2017城管干部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自我剖析材料1
2013年,哈尔滨城市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哈尔滨“大城管”体制正式起步。该委员会主任由市长挂帅,副主任由相关副市级领导兼任;以设在市城管执法局的“市城管办”为日常办事机构,统筹组织安排和协调运行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公安、交通、环保、水务、规划、城建等33个市政府工作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城管委成员,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都纳入市城管委组成人员名单。
以城管委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架构打破了以往各个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而是将城市管理多个职能统一收编有机整合,通过高层次+多部门的机构设计,最大程度打破行政壁垒提高行政效能。
哈尔滨市城管执法局指调处处长房军说,城市管理和执法需要互相配合,以前隶属于不同单位,行政效能打了折。如今都在同一机制下运行,由城管推动执法,执法带动城管,形成了1+1>2的化学反应。
一直以来,受利益驱动,一些施工工地渣土车在装卸残土时往往不注意遮挡,更不注意清洗车身,还常常在道路上散落残土。
以前,工地内归建委管,工地以外归城管管,管理衔接出现缝隙,行政效能大打折扣。
如今“大城管”模式打破了行政壁垒,城管、建委、住房局等9部门联合发文,强化管理和执法检查
城管部门更是对全市拟开工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直接进驻工地,监管渣土车的装卸和清洗过程,把监管前置,实现了从源头到过程的全覆盖监管。
曾经的“野马”在“大城管”制度设计下,被彻底套上了缰绳,城市渣土车难题得以有效破解。
与渣土车顽疾一样,城市执法遭遇暴力抗法是我国城市管理实践中的一道共性难题。
在“大城管”体制下,这道难题同样找到了答案:哈尔滨成立了一支由公安民警及协警组成的约50人的“公安城管大队”,会同城管执法人员上路执法,有效震慑并打击了暴力抗法行为。
在哈尔滨市东大直街248号附近,曾长期存在一个无照经营的机动车水果摊,对主干道交通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