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教职工185人,专兼职教师132人(其中外聘兼职教师28人,有企业经历的18人)。教授3人,副教授50人,高级农艺师1人,高级畜牧师1人。博士生2人,硕士研究生9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名,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1名。“双师”素质的教师59人。教职工爱岗敬业,以校为家,是一支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特别能攻坚,结构合理,专业基本功扎实、实践技能优良的团队。教师主参编国家规划教材31种,培训教材4种,校内教材10余种。“能力教育体系教学改革成果”获农业部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牧医专业教育体系改革实验研究》获青海省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农业部“十五”期间农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农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学院紧密结合青藏高原农牧业特点和支柱产业进行专业设置,形成了以“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检验”和“草原与饲料”三个核心专业为龙头,兽医、经济管理、宠物医学、作物生产技术等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作为农业部25所能力教育建设试点院校之一,学院学习、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进行能力教育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比例控制在3:7,采取实践课微型化,理论课大班化,构建并不断完善能力教育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专业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专业方向自主学习。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与青海三角城种羊场、大通种牛场、天露乳业、山东得利斯集团等省内外多家行业企业的合作,坚定不移地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聘请企业一线科技人员和行业专家担任实训指导老师,学生毕业前,直接参加企业一线的生产和管理,上岗顶班,下班听课,边干边学;教师上岗指导,岗下讲课,边干边教,构建了“模块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专业与职业、教育与行业、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从而达到校企联手,互动双赢的目的。
学院对外交流和影响也日益扩大,近几年先后有16名教师分别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研修、学习。从2001年开始学院和日本国枥木县南那须町建立了互访交流关系,先后有37名学生到日本研修、实训、就业。
积极推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双轨”并重、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双纲”并举、理论型教师和实践技能型教师结合的“双师”施教、学生毕业时毕业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齐发的“四双制”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基于工学合作的“三角城羊场班”,半工半读的“1+1”两年高职班,“学用结合、技能递进”的“1.5+1+0.5”,分类指导的“环湖班”、“青南班”、“海东班”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特色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