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中国的企业家如梦方醒,原来西方的企业管理不是万能的。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亨达作为一个拥有27年发展历史的民族企业,我们愈发感到,导入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基业长青,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企业之责任
企业家作为社会公民中的特殊分子,具有不可取代的社会责任。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企业同样具有社会责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其中的责任之一。
事实上,中国的企业缺失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让中国企业的品牌略显单薄,让中国的企业在管理理念上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也让中国的企业开始审视自己的企业管理理念。而日本管理界存在的普遍现象,即高层管理者几乎人手一本中国的《论语》、《周易》和《孙子兵法》等书,更值得中国的企业反思。
以讲究人为本、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能够传承至今,自有道理。但不可否认,如今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我们更多地是给予了文字上的表象记载,传于形但没有承于行。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特有物,更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之体现,对此,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去传承与发扬,作为社会一份子的企业也不例外。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就要将传统文化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对企业来讲,在对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当中,能够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形成企业独特的软实力。
发展之趋势
众所周知,三流企业做项目,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
以中华文化为背景创立的企业,本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但人性化管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力量长久,但表面上看起来柔弱,这也使得想在短期内赚最多的钱的企业不注重信用与长期利益,这样的企业可能会在短期内能做强做大,但做这样的企业是缺少文化根基的,企业的软实力自然也是薄弱的,不可能走多远。如今很多企业都注意到这一点,并以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来弥补,但金融危机把被神化的西方企业管理模式之弊端暴露无遗,也让中国企业在管理模式找寻上乱了方寸。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精辟地指出,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我对此延伸开就是,中国企业要想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且想让其扎根长久,就要让这种文化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