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中的实用主义逻辑,往高一点说叫包容,往低一点说叫有用就是真理。温州是中国最早的企业家创业圈,但温州今天同样成为中国企业以炒为业的投机化倾向的代表,这当然有体制的原因,但整个中国以免费软件为荣的硬件化倾向,背后的原因肯定是要从文化上去找。
这就是我的基本观点,中国企业要创新,最大敌人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观念层面的,创新最大的敌人是传统的文化,而不是创新的技术:
一、当我们的创新动力大多是以周围人为价值,而不容易以市场为价值的时候。
经营企业的标准就被外在化了。在创业初期的时候,突破与不按常规成为这些企业家的追求,但在成功之后,人际导向的价值观体系,会抑制企业家的创新力,因为这种时候,企业家们会很在意周围人的看法,在意社会的评价,更在意他在周围人心目中的地位。这种时候,他们是要保,要守,而不是创新。
二、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鼓励创新,但在实用主义文化下的结果英雄论,却是创新的最大敌人。创新企业家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只有少数会成功。或者说,企业赢利就是为了创新,创新与赢利之间是一个互补的关系。但实用主义的结果论,会把创新局限在创新一定要成功的成功学逻辑中,这样的逻辑推动的是企业家去寻找捷径,而不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美的选择做房地产,柳传志选择做联想控股的动机到底是做一家伟大的公司,还是做一家结果英雄论的公司,我深表怀疑。
三、更重要的是,创新经济往往是把产品型经济转型到服务型经济,服务业是第三产业,越是发达国家,服务业占的比例越高,比如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服务业都占到差不多80%左右。但中国企业喜欢把服务免费化,因为这符合服务道德化的传统文化思想,像海底捞,海尔就是把服务道德伦理化而不是市场价格化的做法。
这类做法最大的问题,就是扭曲了竞争要素的价格信号,把最有价值的服务要素人为地降低到免费的地位,而把越来越没有价值的产品要素人为地抬高到高价的地步,其实摧毁了中国企业在客户价值体系的创新价值链。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懂得服务的背后是员工价值的体现,那么,人的智慧就没有了价格,智慧没有了价格,创新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