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开学时间学费入学指南宿舍分配入学考试相关(2)

内蒙古高考2018-06-07李一老师

音乐学院
音乐学科的建设始于1957年建校,内涵丰富、积淀厚重、特色鲜明,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内蒙古民族音乐艺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了发展的需要,自1月起,音乐学科由原音乐系管理体制改制为音乐学院,也是内蒙古艺术学院第一个以“学院制”管理的学科。
音乐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8名,外聘教师20余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28名,博士生导1名,硕士生导师23名。具有博士学历教师8名,硕士学历教师64名。2006年获批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现有在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40名,自起增设音乐类专业型(MFA)硕士,现有专业硕士70名。依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剧表演等4个本科专业,专业方向达15个,现有在校本科生860名;几乎涵盖了音乐学科的全部领域。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深入,音乐学院的办学层次与水准正在得到进一步提升。
音乐学院始终以继承、发展、弘扬蒙古族音乐艺术为已任。为此,院系出台了许多特殊政策,从招生体制、师资建设、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均给予了切实的保障,从根本上将民族音乐艺术的继承发展纳入了办学机制之中。长调、马头琴、呼麦三个联合国“非遗”艺术的研究与传承已取得可喜进展,现已建构起从演唱教学到学术研究有机的学术链。学院现有马头琴乐团、交响乐团、打击乐团、无伴奏合唱团、弦乐、管乐重奏组等8个音乐实践团队。在国际国内各类比赛展演交流中,彰显出草原特色与办学实力。专著《蒙古族长调民歌概论》《蒙古族经典民歌赏析》《蒙古族传统音乐概论》等研究成果已正式出版;教材《长调演唱教学曲目》《马头琴演奏法》《蒙古四胡教程》等系列特色教材10册,已于2006年编写出版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实现了民族特色专业教学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成立“民族音乐传承驿站”、建立“民族音乐声像资源库”、新设呼麦、蒙古族民歌、乌力格尔艺术等专业方向,积极探索民族音乐传承的新模式。
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开放办学、开明办学,是音乐学院一直遵循的办学理念之一。为此,近年来除聘请蒙古国、乌克兰、西班牙等外教多次开展中长期教学外,还聘请乌兰杰、齐?宝力高、赵登营、姜金一、乌兰托嘎等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并将民间四胡说唱艺术家伊丹扎布先生、长调传承人巴达玛女士、扎格达苏荣先生等请进课堂,逐步形成了“学者、专家、教授、艺术家”多元化师资队伍。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均曾就读于此,如作曲家阿拉腾奥勒先生、笛子演奏家李震、合唱指挥家娅伦格日勒女士、李宝珠女士、四胡演奏家阿古拉先生、群众喜爱的歌唱家德德玛、拉苏荣、腾格尔、朱晓娟等。近些年又培养出刘丽、杭红梅、韩星宇、李一、阿如娜、萨切荣贵、存布乐、苏雅、敖特根巴雅尔、乌英嘎、伊里奇、潮鲁孟等活跃在各类音乐舞台上的优秀生。
以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科研创新求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是音乐学院工作的又一出发点。几年来,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及作品专集26部,编写各类教材数十种,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数次,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创建“天籁草原—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节”“内蒙古音乐创作沙龙”等品牌活动,建设“草原百灵合唱团”“NMY马头琴乐团”“青年交响乐团”等8个艺术实践团队。作品、演奏、演唱经常在各大传播媒体中亮相,艺术实践、学术交流活动频繁,获世界合唱比赛、国际呼麦比赛、国家“金钟奖”“金芦笙”“神州唱响”、自治区各类比赛金、银、铜奖励60余项。除此之外,师生还多次组团赴欧洲、美国、香港、澳门等国家与地区进行交流、比赛、演出,将民族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
历史虽然代表着过去,但也导引着今天,昭示着未来。草原上的一句谚语说得好:雏鹰已经展开了双翅,离遨游蓝天还会远吗?音乐学院师生正以“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多元互动、和谐发展”为理念,力争在“教学、科研、创作、展演”的全面发展中,再创辉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