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市场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以抓新产业、新产品、新网络促进消费,重点扩大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消费,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活动,扩大四川名优特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支持城乡消费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构筑城乡现代流通体系;结合养老保险并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坚持拓展对外贸易,深入推进“万企出国门”活动,支持一批成长型、潜力型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着力发展货物贸易,扩大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稳定发展加工贸易,推进向二三级城市拓展,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积极发展服务贸易,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支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落实和完善进口促进政策,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二、强化创新支撑引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务必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切实落实鼓励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对接产业链布局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产品培育;切实加强同部、企、院、校协同共建共创,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今年重点支持和组建20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要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鼓励和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争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以上。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落实科技创新支持政策,进一步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始终抓好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一批高端产品;切实推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抓好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和通用航空产业园等56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尽快打造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聚焦七大优势产业领域,整合扩大政府技改支持资金,组织实施500个重点技改项目;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产业,推进“宽带中国”计划在我省实施。加快实施“51025”重点园区培育计划,推动园区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继续发挥市场作用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