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或人大的投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它代表着社会公众推选我们的领导人,但是这个过程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形式化的。
大约是2002年,我还在上海市做人大代表时,参加人大会议。当时我对选举的方式有意见,它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你如果是赞成的,选票上不需要做任何记号,你如果是另选他人或者是反对、弃权,你都需要动笔。你只要一动手的话,就说明你是不赞成和弃权。
当时我在小组会上提了意见。到开大会,选举之前大会组织者有一个人来找我,他说蒋洪代表,你提的意见很对,我们工作当中确实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但是都安排好了,没办法了,这个情况希望能够得到您的理解。
在选举代表的投票当中,台上问“赞成的请举手”,我就马上把手举起来。后来我发现有一个人他没投赞成,刚好我们是一个小组,会后我问他为什么这次你没有投赞成票。他把那个道理跟我说了一遍,和我说的意见完全一样,我就把会议组织者的解释告诉了那个代表。让我吃惊的是什么呢?那个代表跟我说,五年以前他提了同样的意见,他们也做了同样的解释,但是五年以后依然是这样,所以这次他没有投赞成。
哪晓得到了政协换届的选举,这一条依然写在投票规则里,那是2013年。
1997年的时候上海就有人提过了,2002年的时候我在上海再次提出做过解释,从地方到中央是一个模式,而且时间已经延续到了2013年,前前后后15年过去了,还是同样的理由。
当时我在小组会提了三点意见,第一,投票办法还没有经过大会的通过,就作为方法开始培训委员了,这不对。第二,选举过程中,我只能知道这个人多大年纪,曾经做过什么官,现在做过什么官。但他们在政治协商方面到底做了什么,一无所知。我要求写出参选的这些政协主席、政协副主席、政协常委的政治协商主张。我不能光凭他们是男是女,是老还是年轻,当过多大的官来选他们。第三,投票时,如果一拿笔就表明你有不同意见,这对于怎么样让投票更加公正是不利的。
会议组织者强调了这样和那样的困难。所以上次选举我全部弃权了。
候选人信息不透明,导致令计划被选
今年说到令计划的选举过程,我觉得我做的很对,我既然不了解他我投什么票?不单单是政协的投票,人大的投票也应该是这样。最起码的条件应该让大家知道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到底在处理公共事务方面到底有怎样的见解,这些方面恰恰是我们现在选举当中所非常欠缺的,就使得选举变成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