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谤誉》阅读练习翻译和答案(2)

课后答案2018-11-19李一老师

A.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故燕王欲结于君

B.而人犹誉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则群而邮之则耻师焉,惑矣

D.时之贵显者也与山间之明月

18.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短文针对“谤誉”的不同性质作了具体的辨析,不过对于“不善人”的恶意中伤,应当毫不怀疑地予以有力的回击,绝不能退缩让步。

B.文章从谤誉的一般规律入手,继而以犀利之笔,深入剖析谤、誉产生的根由,在于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各自谤、誉的尺度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

C.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谤、誉的失信和错位,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因素,并由此对谤、誉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质疑,这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胆力和卓识。

D.文章虽短,却写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对比、转折、因果、假设等多种关系复句的交互运用,更加强了行文的曲折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3分)

(2)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4分)

答案:

16.B(合:迎合)

17.D(A.“于”,均为介词,前者表被动,后者为“跟,同”。B.“而”,连词,前者表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后者递进关系,译作“并且”。C.连词,前者为顺承关系,译作“就”;后者为转折关系,译作“却”。D.“之”,为结构助词,译作“的”。)

18.A(对于“不善人”的恶意中伤,对别人来说应当“征其所自”,对自己来说应当不改初志,我行我素,至少要做一个独善其身的人。)

19.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

20.(1)小人受到的毁谤,也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毁谤,而是他的恶行的自然表现啊。

(2)知道我的说我好还是不好,并不说明我果真明白自己好还是不好,(因此),一定要(做到)自我完善啊。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