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阅读答案含赏析(3)

课后答案2018-08-15才子老师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分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诗人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刚刚下完,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景色,轻松自然地托显了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了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过雨”,刷新了松色,也带来了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的白云一样,已都在写“禅意”了。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对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情趣,融化于心灵深处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融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使诗人领会出“禅意”,因而诗人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的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