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翻译硕士百科知识——汉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1.甲骨文: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又称殷墟文字、卜辞、殷契、契文等。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件,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也叫甲骨文。甲骨文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河南安阳小屯村。1910年,著名学者罗振玉肯定了安阳小屯村为商代故都——殷墟,此后这些甲骨文即称为“殷墟甲骨文”,定为商代甲骨文,但它并非我国最早的甲骨文。1985到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境内发现了一处龙山文化时期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出土了十多块兽骨,上面刻有简单的单体符号文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甲骨文,因而也是最早的汉字,距今约四千年左右,正当传说中的黄帝时代。1997年,考古工作者又在山东省桓台县史家遗址发现了甲骨文片,也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字。现在把这些甲骨文称为“原始甲骨文”。所以,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包括原始甲骨文和殷墟甲骨文两个阶段。
2.金文:又叫钟鼎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中以周代金文为多。商代金文和殷墟甲骨文在形体上非常接近,而周代金文要简化的多,字体也整齐的多,这说明文字到了周代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3.石鼓文:石鼓文就是刻在十块鼓行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大篆的代表。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鼓上一首,共十首,内容为歌颂国君田猎事迹。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古时的文人学者都认为是周宣王时制作的,如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梅尧臣和苏轼等,在他们的诗文中都是这么认为的。南宋史学家郑樵第一次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直到近代,意见才趋于统一,认为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时间大约在公元前770年至前325年之间,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