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费雪与剑桥学派的比较
费雪和剑桥的古典经济学家都发展了货币需求的古典理论,而且他们的货币需求公式的数学意义基本相同,但他们在很多地方还是有很大差别: ①费雪重视货币作为媒介的功能,认为货币是为了便利于交换: 而剑桥学派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认为不仅交换需要货币,而且持有货币也是持有资产的一种形态。②与费雪不同,剑桥学派以收入Y代替了交易量T ,以个人持有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K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因为剑桥学派是以个人货币需求作为考虑的出发点,其自变量当然是收入,而不是社会的交易量,相应地也就必然有一个新的系数K来代替V。②费雪重视影响交易的金融及经济制度等因素;而剑桥学派则重视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持有货币的满足程度的比较,重视预期和收益等不确定性因素。④费雪没有明确地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所以,交易次数、交易量以及价格水平都影响到货币的需求;而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是实际货币需求,它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物价变动只能影响名义货币需求。显然,费雪和剑桥学派的着眼点是不同的,费雪主要是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考察货币数量与整个经济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支出总量之间的关系,而剑桥学派着眼点是个人对货币持有的需求,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比较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大进步。尽管两者理论方程式中K与V 在数学上是倒数关系,但是,在经济意义上却有着因果关系,是货币的停留时间决定货币的流通速度。在这个意义上,货币流通速度只是描述了货币流通中的现象,而K的研究才进入到决定这种现象的原因探讨,后来的凯恩斯、弗里德曼的研究正是沿着这个方向作进一步的展开。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因此比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具有更新的承前启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