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我的青春!
与其说黄晓明演技的飞跃让人难以置信,不如重新说回那句老话:角色对一个演员来说何等重要。片中,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的戏份多寡早已不值一论,你得看陈可辛、摄影杜可风、以及剪辑师肖洋究竟花了多少心思,让每个角色的发展都完整而富有层次,让人物关系的每次转变都显得真实可信。
它更像是一部轻柔版的《社交网络》,除了似曾相识的诡辩和抗争外,你会记住成东青第一次在课上调侃情史时那双发红的眼睛,会记得孟晓骏在舞台上被嘘的窘态,会记得在打乒乓球的交叠画面中,王阳那忧心忡忡的神情。难得有一部华语商业片能如此从容而精确地描摹男性之间的关系,从当年成东青为哥们儿阻挡拳打脚踢,到今日为了对孟晓骏说YES还是NO纠结至死,你会发现,这一过程才是货真价实的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中国合伙人》应该是陈可辛自《甜蜜蜜》以来最出色的电影,甚至是他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就我个人而言,它绽放出了一种罕见的持久而迷人的吸引力,尤其是与《投名状》爆烈且强词夺理的三雄格局相比,本片中的男人们,用他们的生存法则,让人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成东青用钱买下孟晓骏实验室,这是成功,但整部电影最关心的,却是他们为此所付出的超越常人的代价。这让我这样一个当年被女人骗晕、险些被工作累死,至今未得成功、发际线却无情后退的人来说,望尘莫及,突然有了再搏一把的冲动。
第三篇
电影散场后,影院里响起了若干掌声,我想这大约不是因为这故事有多好,而是因为它呈现出的某种正确。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励志或者中国梦就是最大的正确,而拉上一堆民企英雄陪绑,则更是一种不失狡猾的正确。
前几天央视重放了《甜蜜蜜》,现在看起来恐怕不是个好主意。大抵相仿的几十年跨度,相仿的国人寻梦故事,相仿的旁白乃至于相仿的分分合合,与前者的扎实沉静相比,《合伙人》却要单薄得多。与大多不怎么成功的大事记式电影类似,陈可辛老师用一些典型时代符号,一些琐碎而充满仪式感的猛烈画面,一些煽情的场景,再填上一些音乐就能剪过好几年去。而比起《甜蜜蜜》刻画时代的丰满,《合伙人》关于旁人的描述寥寥,成百上千人只是被充当了背景板。
关于狡猾的正确,以三兄弟赴美谈判一段为甚。电影用我们不是东亚病夫式的老套桥段,把某人的个人受挫经历与谈判桌上的针锋相对混为一谈,将野蛮生长的原罪简单消解为西方偏见与东方崛起,正所谓美国梦过时了,中国梦来了。且不提这种态度由一个以输出美国梦为宗旨的公司来表达算不算吊诡,至少抄袭ETS教材一事,叙述创业初期故事时并未提及,一直拖到行将成功才糊涂带过,这方法恐怕是狡猾了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