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春节前,土家人一般要准备半个月时间,准备年货,俗称忙年。土家人要杀年猪,推豆腐,打粑粑,洗猪头肉、香肠等。民间有说法:二十一猪羊泣,二十二炒阴米,二十三灶王菩萨要上天,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赶集,二十七杀鱼又杀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烙猪头。腊月间,土家人为过年忙个不停。
因为土家人过年比汉族要提前一天,因而月大的那个月在腊月二十九,月小的那个月在腊月二十八就团年了,俗称“过赶年”。这一习俗与土家祖先抗倭有关。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犯我国东南边境,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朝廷急征土家兵勇出征,当时恰逢春节。为了不耽误过年,土家人便让出征将士提前一天与家人过团圆年。后来,战争胜利了,土家先人们立下了“东南第一战功”。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土家族人便提前一天过年,一直沿袭至今。
土家人过年很讲究,要蒸一大甑子饭。过年的菜以荤菜为主,特别要蒸坨子肉,因为以前抗倭出征官兵多,肉来不及细切,只好砍成大块,将猪肉、豆腐、白菜、粉条一锅煮,叫“煮合菜”。现在过年一般要做十二大碗,表示月月都有。
吃年夜饭之前,先要祭拜祖先,叫亡人一起吃饭,燃放鞭炮,然后关上大门开始吃饭,一直要吃到天亮,表明越来越有希望。天亮后,也就是年三十,土家人要去山上送亮,祭祀祖先,或者准备春节零食,比如切糖、炒豆子等。
三十夜,烧火守岁
“三十夜的火,十五晚的灯”。大年三十除夕夜,土家人有围坐火坑守岁的习俗。这一晚,柴火不能断,大火不能熄,主人家一般不上床睡觉。
守岁时,一般烧大树蔸,据说树蔸越大,来年的年猪就长得越大。
年三十这一天,一家老小都要洗澡更衣,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不能将去年的邋遢留到新的一年。凌晨十二点钟后,要放鞭炮,辞旧迎新。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守岁最早记载于西晋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唐宋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
正月间,拜年忙
春节过了,正月间,土家人开始走亲串友忙拜年。土家人拜年讲究先内后外,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首先是一家人互拜,按尊卑老幼,小的给大的拜年,辈分低的给辈分高的拜年。媳妇要给公婆筛蛋茶,道一声拜年,送一声祝福。大人要给小孩红包,给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