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春节的习俗
筅堂(扫房)
福州地区在春节前的“腊月十五”后,就开始打扫屋宇房舍了,福州人称之为“筅堂”的习俗。
尾牙
“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最亮的月牙,是|商家|特有的节日。这一天,商家要设宴款待辛苦了一年的员工,向他们表示感谢,并向学徒们发"鞋价"。单位发"年货"此俗至今仍延续,特别是台湾地区。
祭灶
腊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为“祭灶”,也是福州祭祀灶神的节日。福州祭灶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百姓二十四日祭灶,水上人家二十五日祭灶。“祭灶”要供灶糖、灶饼,按传统,灶糖灶饼是外公外婆送的。有几个外甥就送几包,还要加“花面壳”。
分年
祭灶后,春节便拉开了帷幕,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置办年货,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
送年
亲友间互赠年礼,曰“送年”,节日气氛日浓。女儿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
特别在女儿出嫁头一年,临近春节年关,女儿女婿要向娘家送年礼,出嫁的女儿要与女婿一齐,向父母送年礼,其中有一床“糖裸”(年糕),一双“草鱼”或“鲢鱼”,一只“骹柄”(猪蹄),一只红鸡角(公鸡)及福桔等,表示女儿女婿孝顺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大池鱼”“草鱼”或“鲢鱼”寓意“年年有余”,“福桔”吉祥如意。父母收年礼后,回送给外甥灶糖灶饼,花面壳纸做的面具等,富含民间亲情。现在多以现金以示孝敬。
做岁(除夕)
即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晚,福州俗称“三十暝晡”(大年卅日、小年廿九日),春节正式开始。是夜,红烛高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既年夜饭,围炉团坐,通宵不寐,谓之“守岁”。再拂厅与堂,燃红鞭炮,煮隔年饭。“隔年饭”以木制蒸饭甑装盛,围插朱筷十双,贴红纸,扎红绳,撒“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于厅堂案桌。家中门户、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皆覆“金银纸箔”,象征金银财宝多到溢出,象征明年发大财。三十暝晡一般要洗澡,因为初一要少做事,也不能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