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黄山人结婚习俗,老黄山结婚男方女方习俗大全(2)

节日习俗2018-08-19李一老师

·外甥结婚舅爷大·

外甥结婚舅爷大,是普遍流传于民间的的一种说法。在整个婚事过程中,舅舅始终是最最重要的角色。办婚事的人家,定了婚期以后,就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接客,第一站必定是上舅舅家;在恭喜那一天,第一个奉上贺礼的必定是舅舅,同时还要放鞭炮迎接舅舅进门;舅舅恭喜的对联、喜幛悬挂于厅堂正中最显著的位置;结婚当日,新娘被接进门时,要燃放舅舅送的鞭炮;在举行婚宴时,无论迟早,都要等到舅舅入座后方可鸣炮开席,而且舅舅必居首席上座;宴席上,众宾客总要给舅舅敬酒,舅舅即使不胜酒力却也难以推辞。凡此种种,足见外甥结婚时,舅舅这一身份的不一般。

外甥结婚为什么舅爷最大,而不是父母、伯父、姨夫或其它?仔细探究,原来是有缘由的。

舅甥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上古原始社会,是在母系氏族制时期及父系氏族制早期存在于舅甥之间的一个权利和义务。在母系氏族制时期,氏族曾是一个经济单位,舅舅是甥儿甥女最亲的男性长辈,与姊妹一起承担抚养教育下一代的职责。年老后由甥儿甥女供养,职位和个人财产也由甥儿甥女继承。这种关系一直沿续至父系氏族制时代。后来,尽管这种存在于舅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渐渐淡化,但是舅氏与外甥之间的特别的情谊代代延续,舅甥情结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在《诗经·秦风》中有《渭阳》篇,诗曰: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这应该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表现舅甥深情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了。《诗序》谓此诗是秦康公为怀念母亲而作的。秦康公的舅父即晋文公重耳,早年曾被迫离晋流亡异地,后到了秦国,得到秦康公之父秦穆公之助,回国为君。重耳由秦返晋时,当时还是太子的康公“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诗也”。故后来以“渭阳”为典故,表示外甥对舅氏的情谊。

因此,人们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庞大有序的亲属网络中,舅甥关系或许是因为古老的诗歌而显得不同一般,比起叔侄关系、姑侄关系、姨甥关系更重要,情意更深。《世说新语·言语篇》的一则记述,就与之相关。故事说:

魏明帝曹叡在甑家后园为外祖母建造馆舍,建好之后,他亲自去察看,问身边的人说:“这个馆起个什么名称才适当?”侍中缪袭说:“陛下圣明的思想和古昔贤明君主相等,陛下无限的孝心超过了曾参和闵子骞。这个馆子的兴建,深厚的情感专注于舅家,用‘渭阳’为名是适宜的。”这则故事很有可能就是使“外甥结婚舅爷大”的说法在民间得到认可并逐渐形成习俗的原因所在。因为魏明帝“此馆之兴,情钟舅氏”,他的这种做法和心理,自然会在民间产生深刻影响。皇帝都这般以舅氏为尊,你敢不认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