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扫盲日主题是什么(2)

节日习俗2018-08-13李天扬老师

21世纪的扫盲工作不应局限于识字教育,文化、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都需要“扫盲”。放眼全球,不少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扫除各个领域的知识空白,提高全民的文化、艺术、科学普及率。

法国:博物馆担当“文化扫盲”主力

在法国,作为公共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产地等,充分发挥了向民众普及文化知识即“文化扫盲”的功效。以博物馆为例,作为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法国政府非常看中其国内45个国家级博物馆、1200个地方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让各类博物馆普遍坚持低价政策,以便让所有的民众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博物馆实行多种形式的门票优惠政策,吸引最广泛的民众走进博物馆。如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卢浮宫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春季组织“博物馆日”活动,博物馆免费迎接观众参观。为了鼓励年轻人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博物馆还规定,25岁或30岁以下的参观者可以购买打折门票,如在罗丹博物馆,25岁以下的参观者可以购买半价票。

在促进文化普及的同时,法国政府还特别注重“文化民主”,即让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参与文化活动,尤其是让那些在社会地位、工资收入、居住地点处于不利处境的人也能获得参加文化活动的机会。由法国文化部与法国国家社会融合和机会均等协会联合举办的“时光之门”活动就是其中的代表。考虑到法国青少年享受文化方面的不平等性在假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时光之门”活动优先针对家庭条件较差的年轻人。每年暑假,法国各地的69家文化遗产单位面向少年儿童开放,邀请他们参加历史、考古、文学、建筑、戏剧、音乐、电影等多项活动,寓教于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使法国人养成了爱去博物馆、喜欢参加文化活动的良好风尚。据统计,法国6500万人口中,有5200万人至少每年参观一次博物馆。

奥地利:把音乐列入义务教育

奥地利被誉为“音乐之国”,其国民的音乐普及程度很高。毫不夸张地说,音乐已像面包、沙拉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除了悠久的音乐传统,对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与普及是造就奥地利全民音乐素质普遍较高的重要原因。其中,把音乐列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为奥地利普及音乐打下了基础。

奥地利的义务音乐教育为9年,针对6岁至15岁的孩子,目标是帮助学生开启进入音乐世界的大门,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对人生、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向其传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学生经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后,如果能识谱、能弹奏简单的曲子、能听懂歌剧,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