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与大量患者需求相比,目前中国医院设立心理科室数量较少,且多以门诊形式为主,开辟住院部门的则更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教授王哲对《经济参考报》表示,中国临床医生约270万,其中从事精神科的只有2万多,还不到总额的1%。
就其原因,《经济参考报》表示,“不受重视、收入偏低等原因,也导致大量心理医学人才流失。”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表示,目前中国接受正规系统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中,只有20%左右从事一线应用治疗工作;而美国接受正规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有20万人,90%都活跃在一线应用治疗领域。
报道称,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了目前在心理诊疗行业多见的“速诊医生”和“光开药医生”,也容易引发心理疾病患者的不信任,进而从临床脱落到社会,面临非正规咨询耽误治疗的风险。 自杀预防常识的误区:
1,自杀事件一般没有先兆,自杀是防不胜防的。
(根据调查研究,自杀事件发生前大部分都会有一些信号,所以我们要警惕这些征兆。)
2,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使人去实施自杀。
(这些所谓的小事,其实都是导火索,在此之前问题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了。)
3,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自杀。
(向人吐露自杀也是其矛盾的表现,是向要求助的信号。)
4,当一个人常常开玩笑说想要自杀时,他并不会真的自杀。
(自杀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决定,即使是开玩笑的说法,也要认真对待,这也许是内心世界的投射,可以进一步探寻其想法。)
5,自杀总是一种冲动行为。
(自杀有冲动型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不会。)
6,应该避免向有心理危机的人提起“自杀”这个词,以免诱导当事人产生自杀念头。
(和此相反,对怀疑有自杀企图的当事人,专业人士应该明确地问其是否想要自杀,有过自杀的想法,并且要问得直接、具体、仔细、深入,直到得到一个肯定结论。)
7,当好朋友流露出自杀的想法或已有试图自杀的行为,要求我们不对别人说起时,作为朋友我们应该为他/她保守秘密。
(与道义相比,生命才是第一位的。)
8,对于想求死者,应该以合理的辩论和说理,使当事人明白并放弃自杀企图。
(在危机当中,理性的争辩没有用,可能引起其反感。这时最重要的是理解当事人的感受,让其情绪得到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