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节习俗 上海过年春节的习俗(3)

节日习俗2018-11-18李一老师

守岁至正月初一的鸡初鸣、天微明。

初一,开始过年了。一大早,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开门炮”,其原意是驱邪,后来就含有开门大吉、高升发财的意思。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后少儿稚童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发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这是小孩们念叨已久的盼望,至此总算欢天喜地地到手入袋。发完压岁钱,全家围桌而坐,共进丰盛的早餐,以素食为主,再加上汤圆、糖年糕、以示全家团圆,年年高,并将去年廿四夜的一碗赤豆饭拌入早饭内,俗称“陈年饭”,意为隔年有余的好口采。

正月初一这一天忌讳颇多,不能动刀具、不能泼水、不能去水桥淘米、不能扫地、不能开后门、不能搬动柴禾、不能出口污言、不能动手打人、初一不到别人家里拜年等等。连煮饭烧菜的柴草要用芝麻杆,黄豆杆等放在炉堂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火越旺,越吉利,预告今年万事兴旺,节节高。

初二,在上海浦西南地区,则是街坊邻居互相拜年的日子,但是拜年的人,往往不进人家门内的,仅投一名刺(即现在的名片),权作已来贺年,这样便可省却应酬和开销:“换得桃符样色新,衣袍短套到门前。何人最怕腰频折,投刺匆忙当贺年”。

而在上海浦西北地区则是望门作楫,互相恭喜一声,算是贺年了。但假如是很亲密的朋友邻里的上门拜年,则客人必定携礼品进们,主人待客必请喝“元宝茶”,即在茶内或茶盖顶上放置青橄榄一枚。还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口中则说“恭喜多如意”。这时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对待年中上门拜年的客人,是必须以酒宴款待的。

初三,在上海浦东地区,是新婚夫妻回女方娘家拜年的日子,但是这天新婚夫妻是不能宿在娘家的,俗称正月新妇不空房。

新年中除相互走动贺年外,其余时间就是以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来“欢度”了。在上海老城厢地区,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城隍庙以及相连的西园(即豫园):“新年无事快逍遥,行过园中九曲桥。忽听儿童齐拍手,谁家鹞子半天摇”。不过自近代租界辟设后,租界里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场魅力无限,也成了新年的一个游乐好去处。“白相大世界”是对住在洋场外面的人来说,蛮有诱惑的。更多的人还是逗留家中,或呼亲招友大筑“方城”,或击鼓弹琴、自拉自唱一段竹枝调等。

初五,为财神诞辰日,各地都有“接财神”、接“五路财神(取东西南北中五路之意)”之举。财神统“财”,人人有关,当然商家开业为财,故他们的庆祝最为起劲。上海早就是东南繁华的大商邑,商肆随处可见,初五庆祝之特别闹猛也就可想而知的了。商家接财神多供三牲:生猪头、鲤鱼、雄鸡。鲤鱼者,谐音“利余”,特别受到欢迎。早在日前,街巷中来自农村的乡人,向各家兜卖新鲜鲤鱼,鲤鱼又被称为“元宝鱼”,故被称为“送元宝。”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