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半难题引热议 好政策要先落地再生根

教育动态2018-07-25才子老师

小学生放学早,双职工家长接送难的“三点半”难题,是近年来家长们关注的热点。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教育部将继续推动“三点半”工作,“政策红包”将更加厚实。

其实,早在2017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活动。

《意见》印发后,南京市探索了“弹性离校”模式、北京市由政府买单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上海形成了校内晚托班并采用“公益兜底”模式等。截至3月,已有25省制定了措施缓解“三点半”难题。

这些惠民举措受到百姓的称赞,大大提升了家长的幸福感。但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地方教育部门也遭遇到不少新问题,需要用创新思维、集多方力量,才能让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作更持续稳定。

学校办“托管”新任务遭遇新难题

根据笔者对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修的局长和督学的调研发现,由于地区差异、城乡差别和政策执行环境的复杂性,很多地方出现了由解决“三点半”难题带来的新问题。

教师负担增加。一些局长反映,由于学校下午三点半至六点半托管学生,教师的劳动时间延长,导致教师疲惫不堪。在实际工作中,中国的中小学教师负担不轻。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每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平均值为54.5小时。

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教师还需承担课后托管工作,有些学校还开设了不收费的兴趣班。结果就造成了教师从早忙到晚,“有的人连口水都喝不上”。有局长认为,像这样过度延长教师工作时间,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学校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教师收入差距拉大。在很多实现了课后托管的地区,都采取了政府出资或家委会筹集资金、补贴学校的模式。一般而言,都是按照生均标准兑现经费,同时,学校也按班级人数兑现对教师的补贴。因此就出现了一个新现象:部分地区规模大的学校,参与学生多,负责托管的教师收入就高,有教师每月能增加两千元的收入;反之,规模小的学校负责托管的教师收入就低,有的教师每月仅增加几百元。因为课后托管拉大了教师收入差距,成为校长、地方教育管理者的新难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