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 装备改变教育 创新引领未来(3)

教育动态2018-06-13李天扬老师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在协同创新中整体推进。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都必须做好谋划,谋定而后动。各地教育局、学校呼吁,推动3D打印进教室,必须由教育部装备主管部门尽快组织专家队伍开发课程资源,解决教材和设计软件问题,必须紧紧依靠教育专家、技术专家、一线教师深入研究,厘清课程理念、内容和评价标准,并做好推广的一系列措施,整体协调推进。

其次,以实验区建设为基础,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稳步推进。以市、区(县)为单位建立3D打印(VR、AR)技术教育教学应用实验区,面向全体学生,以地方课程的形式,对3D打印技术教育理念、课程、装备配置和评价进行小范围的实验,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实验形成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取得经验之后再逐步推广。

再其次,大力开展教师培训,结合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毕诚表示,目前,最要紧的是要解决师资问题,有计划地实施专业教师和学科教师技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技能后,才能实现技术与课程和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此,建议将此新技术培训纳入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教师培训分两类,一类是3D打印(VR、AR)技术专业教师的培训,另一类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要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在实验区内,必须设立教师科研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让更多的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不断拓展3D打印(VR、AR)技术教育教学的应用范围。

最后,以实验驱动政策创新,促进装备技术应用标准化建设。在采购新技术装备、建设实验室时,应探索一种包含使用、培训、服务、指导的整体配备机制,形成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新思路,并逐渐形成新的政策导向,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确保教育装备技术教育功能最大程度发挥。

总之,3D打印(VR、AR)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普及,已经显示出新技术驱动教育创新的强大潜力。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表示,教育装备主管部门必须紧密联合教育科研机构、现代教育装备技术研发与生产企业、学校,通过技术与教育的协同创新,大力推进整体配套的3D打印课程、教师培训、实验室建设标准,教学资源配置以及教学评价等,同时研究VR、AR技术教育教学应用模式,并以此为先导,推进我国教育装备技术现代化建设迈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新阶段。(本报记者黄蔚通讯员刘俊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