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当“教育鄙视链”逻辑延伸到学校,虽然竭力与商业作切割,却也不可避免地走入到成绩鄙视链中。这对于后进学生的成长而言无疑投下了心理阴影,即便是资优生,在如此单一、二元的认知环境下得到再多的褒奖,可能都填补不了“平等待人”的教育空白。
实际上,“教育鄙视链”不过是以教育为出发点撕开社会的小口,它是教育问题,本质上也是社会问题。鄙视链激发越多人的共鸣,意味着我们与自立平等的基本观念越发渐行渐远。追溯原因,教育机构、商业利益的裹挟自不待言,更多时候,还需要每个人独立审慎地重新检视和思考这些问题。当更多的人从心底到行动,抵触和反对无谓的好坏划分、等级区隔,鄙视链自然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