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中的留守儿童 我不希望一想到你就心酸(2)

教育动态2018-06-01王新老师

这样的感觉,在陪她上学的路上,更明显了。 

那天,下雨了,山上都是磨得滑溜溜的石头和泥浆路。我一手打着伞,一边盘算着哪些地方能下脚。抬眼一看,文文已经嘻嘻哈哈地和同学调笑着,跑着离我越来越远了,时不时还回头朝我吐吐舌头。 

文文所在的万峰湖镇关山小学里,我看到很多像她一样的留守儿童。老师告诉我,平时孩子们在一起都挺开心的,只是每当开家长会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没办法参加,他们就会很伤心。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蜂拥而出,冲向食堂。

如果是在家里,大部分孩子只能吃到清水煮卷心菜或豆腐。但,在学校,有了免费营养午餐计划,每个孩子可以得到4元饭钱补贴,顿顿都有肉。 

“你理解爸爸妈妈离开你,去外面打工吗?”我问文文。

“不理解。”文文转过头去。

留守儿童的背后,牵涉到的是城镇化进程这样的大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和协作。 

今年国务院印发了第一份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为切入点的系统性文件,提出在家庭发展中要首先考虑儿童利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要普遍对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等要求,明确到2020年,要使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 

采访中,我和同事们了解到,《中国留守儿童日记》里描述的黔西南州安龙县这片地区的孩子“挨到下午放学,饿得好像连肠子都不在了”的现象,得到了很大改观。政府、学校、社会爱心人士这几年做了很多努力,建起了当地最好的房子做孩子们的校舍;有些离学校远的孩子,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小区或学校宿舍;六一儿童节孩子们还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 

这本书的编者,陪伴了留守儿童15年的教师杨元松欣慰地说:“之前来过的爱心人士,让孩子们知道这个社会上除了进工厂以外,还有律师、户外越野等更多的职业、更多样的生活。孩子们打开了视野,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希望他们不会再步父母的老路。” 

我们应该对未来抱有希望,改变即使微弱,也依然是光。

雨打青山,我和文文道别。 

“雨太大了,你回去吧。”我拥了拥她单薄的小身体。

同样的场景她经历过很多次。每年的春节假期,是她笑得最甜的日子;假期结束,也是她最伤心的日子。懂事的她会等爸爸妈妈转过身后,才抹眼泪。

告别大山,回到城市。车水马龙,华灯初上。脑海里,却还总浮现出文文黑黑的大眼睛。

我不希望,一想到你就心酸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