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大30年300多名教师把根扎进大别山(3)

教育动态2018-07-27王华老师

“放养能够释放猪的天性,猪的心情舒畅,肉质自然好。”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实地探访,李福宝为宋永堂的肉猪养殖量身打造了一套方案,猪啥时候上山、下山、喂食,均有据可循。

宋永堂说,李福宝开启了他的人生。2009年,他在养殖业小试牛刀,没想到,刚刚试水便遭惨败。“那些年猪肉市场很不好,活猪4元多一斤,买来的500多头杂交猪一下子就亏了十几万元。”在宋永堂几近放弃时,在当地政府的引荐下,李福宝向他伸出了援手。

“那时,村村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车开不上来,只能步行。”宋永堂说,为了找到合适的养殖点,李福宝经常在山上一走就是一天。“是李教授的坚持成就了今天的‘大别山黑毛猪’。”

像宋永堂这样,在安徽农大教师的帮助下找到“致富经”的现代农民在金寨县还有很多。承载着上一代安徽农大人殷切的希望,新时期的安徽农大人赋予了“大别山道路”更鲜明的时代内涵。

20世纪末,学校顶住了农业院校“去农化”“综合化”的思潮,毅然选择了对“农”的坚守。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学校不断创新服务“三农”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在全省组建了8个综合试验站、5个特色试验站,构建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启动实施了“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着力培养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民。

桃岭乡党委书记张贻胜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大老师们给农民带来观念上的改变,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一亩小麦增产多少斤能形容的效用,这是一项造福子孙的事业。”

“大别山道路”犹如一支越烧越旺的火炬,将光和热不断辐射到更多地区。

近日,安徽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大别山综合试验站在金寨县建成揭牌。这一综合试验站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三大功能于一体,是学校服务金寨及大别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拓展和延伸“大别山道路”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学校和地方的合作进入了更深层次、迈上了更高台阶。

“这条路一定要可持续地走下去”

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这条脱贫路实属不易。“当时的金寨,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有些农户人均年收入还不到50元。”回想起当年大别山区群众的困苦生活,今年82岁的安徽农大退休教授宛志沪仍感慨不已。那时为了带领村民种好西洋参,他在山上一待就是一个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