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幕之际中国历史科学走向世界的里程碑(3)

教育动态2018-08-20才子老师

文化软实力和学术话语权从来都是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院长胡德坤表示:“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的召开,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以往的会议多在发达国家举行,此次在中国举行,带有某种象征意义,是中国崛起的表现、中国魅力的展现,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学科发展和中国史学会影响力扩大的结果。”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历史学研究不断开拓进取,在理论、范式、研究手段和学科体系等方面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崭新面貌:断代史与专门史研究不断深入;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孕育出新;区域社会史、新文化史以及生态史、心理史等不断拓宽史学研究领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看来,这种发展和进步表现在史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国家清史编纂工程、徽州文书的整理与研究、晚清与民国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中华大典》的编纂等大型资料整理和专题研究项目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清史编纂工程启动于2002年,计划用十余年时间,组织1000多位清史专家,创造性地继承修史传统,开展全面的清史研究,最终推出100卷约3000万字的大清史。目前已整理出版一大批《文献丛刊》《档案丛刊》《研究丛刊》《图录丛刊》成果,在初稿全部完成基础上开展统稿工作。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被称为是一项承载着“中国考古学百年梦”的工程,这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国家工程。历经十余年的探索与努力,工程各课题组对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20多处都邑性遗址和中心性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复原了不同时期先民的生活情景,为最终揭开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打下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初,大量珍贵敦煌文物损失或流失国外,乃至有“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之说。这一状况深深刺痛了中国学人的心,振兴敦煌学成为他们的夙愿。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以来,我国的敦煌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敦煌大字典》《敦煌学研究丛书》等一系列重大成果引起国际学界的瞩目,使敦煌学回归故里,并迈着自信的脚步款款走向世界。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新的学科目录,世界史成为一级学科,开启了学科发展的新阶段。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介绍,世界史学科近年来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独立思考而非“拾人牙慧”的研究成果增多,环境史、全球史等研究领域扩展,高校人才培养规模扩大,国际学术交流活跃。尤其是非洲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等区域研究中心相继成立,并充分发挥世界史学科关照现实的智库功能,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