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后,在推荐免试研究生过程中,学校不提供逐次排名的名单,而只提供前10%、20%、40%、80%等段位的名单。后期,各院系通过面试等手段,加强对学生科研潜力、素质等方面的考查。
在这一过程中,院系作为统筹安排培养计划、进行课程建设的主要责任单位,将成为落实学校教学目标、实践育人理念的主要阵地。郑力表示,“放权”给学院,在此前的奖学金评比中,已经初步试水,引入等级制评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后,院系的评价可以更加灵活。
以学习成效为导向,尊重教师学术权力
按照等级制评价体系,学校只给出参考标准,自主权完全交给院系和教师,他们可根据课程目标设定等级评价细则。如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异议,学校行政部门会请教师给出解释和说明,不做最终判断,最终由院系的教学委员会做出裁决。
在赋予教师更大自主权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价素养就变得更加重要。新的改革方案明确,每位开课教师向院系教学主管部门提交“基于培养目标课程信息表”,要回答“你要学生学习什么、掌握什么”、“如何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效”等5个问题。
郑力说,此次改革特别提出了根据“以学习成效为导向”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理念,组织系统化教师工作坊,提高教师评价素养,帮助各院系诊断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郑力说,根据改革方案,各院系要提供“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和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并请国内外同行专家进行评估,衡量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活动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将完成角色转变,成为教学工作的监督者和指导者,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将得到更好体现。
在学校层面上,清华大学把学生和同行评教、评课纳入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原有的终结性、淘汰性功能,转变为以帮助教师诊断学情教情、改进教学为主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促进师生围绕学习和发展进行有效沟通。
“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复杂性、多维性,此次改革充分尊重教师学术权力,着眼于提高教师教学评价水平,努力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转变,提高教育的内在价值和质量。”郑力表示。(记者万玉凤5月15日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