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的14岁以下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据我本人对我校的"留守儿童"深入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的19%,平均每班9人,有的班甚至达到1/3,这还没有包括父母早出晚归到城镇打工的;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近70%,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人数将呈上升趋势。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平时测试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4-6分。
二、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三、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那么,造成"留守儿童"有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可见,没有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