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永平后不久,我就开始了频繁的上山下乡、进村入户的生活。”从复旦大学到大理州永平县挂职副县长的郭建忠说。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旅游、扶贫、招商等方面的情况逐一“摸”下来,郭建忠发现,永平县资源自然程度高,开发利用空间大,但困难和阻力不小。
面对全县156万亩优质泡核桃、15万亩原始森林、难得的区位优势、70.6%的森林覆盖率等资源优势,郭建忠觉得这些优势缺乏一个量身定做的“起开器”。
“这个‘起开器’就是撬动永平发展的杠杆。”郭建忠很快拿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挂职工作规划:利用复旦大学资源优势,为县里提高专业队伍素质搭建平台;开阔当地干部群众视野,引进新理念、新思想。此后,利用校友资源拓宽高原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吸引复旦大学教授与永平县种鸡厂开展高科技饲料研发、与英国校友联系洽谈在永平建设现代饲料加工企业等工作,让郭建忠越来越忙碌。
动起脑子办实事
52岁的周岱是第二批教育部滇西边境山区挂职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到怒江州挂职副秘书长,周岱过了体能关、语言关、环境关“三关”。
怒江州是贫困山区,患有腰椎间盘凸出、做过白内障手术、双眼视力差,都让周岱很难判断脚下的坡度。即使如此,周岱仍迈开双腿、上山下乡,走平坝、上高山、进村寨,先后调研了怒江州全部4个县29个乡镇中的22个乡镇,因为土木建筑专业出身的周岱总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能干什么,留下什么?”用自己的双脚和双手“挽救”民居、“科教”扶贫,成为不二选择。
于是,在上海交大船建学院、校团委等协同下,周岱筹措25万元,组织起一支志愿团队,带着专业测绘仪器,顶着高原烈日,冒着瞬时大雨,在海拔1000多米到近4000米的山区中穿行。
他主要聚焦傈僳族、怒族、独龙族,不仅完成建筑测绘,还录入居室内外温度、湿度、照度、风速等环境信息,并利用卫星技术获取了山村周边高清地形图片。他还主持设计了新农村里的新民居新生活,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人畜分离,甚至设计出居住与旅游相结合的“民族农家乐”建筑样式。
今年春节前,包含400多页的手绘稿、设计图及卫星定位照片的三大本《云南省怒江州典型民族民居建筑和文化考察测绘与设计成果》出炉。
“周岱带领队伍完成的怒江民族民居建筑调查和设计创新,对怒江州太重要了,在我们怒江的扶贫攻坚整乡推进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们要在怒江江边竖一块‘石碑’,记住周岱他们对怒江州少数民族的贡献!”怒江州委书记童志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