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浙大北航同日迎来新校长(3)

教育动态2018-06-28李天扬老师

“我本一介书生、才疏学浅,现身负重托、诚惶诚恐。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学计算机的“IT男”吴朝晖其实文采斐然,他在就职演说里用排比句精练地概括了自己与浙大的渊源,“30年前,我在这里求学,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20年前,我在这里任教,奠定了我的事业根基;10年前,同样是在这里,我开始走到学校行政岗位,开启了公共服务的人生旅程”。

吴朝晖是浙大混合班的第一届学生,这个混合班就是现在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前身。这个混合班是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验班,那一届混合班一共招了110人。这110人到了大四毕业时,只剩下66人。混合班的“残酷”环境造就了一个个“牛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光子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何赛灵,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郑俊杰等不少学界精英都是首届混合班的学生。吴朝晖自己也取得了不凡的学术成就,他率领其团队曾三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吴朝晖说:“直到今天我仍然还记得在混合班学习的情景:数理化计算机采用清一色的英文教材,李文铸、何志均、李明馨、周先意等名师亲自授课,同学自发组织了多学科讨论班,本科学生提前开展科研等。这些新尝试新做法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教学改革的成功试点。”

吴朝晖提到这些肯定不止于怀旧,他是在重提、延续“求是求真、改革创新、包容兼蓄”的浙大文化。这几年,浙大在本科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人事改革方面也的确敢为人先。吴朝晖在其就职演说中数度强调“共识”,吴朝晖把这种共识概括为浙大人“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是国内重点高校的共同追求,并不鲜见,但是吴朝晖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在外人看来,是不唯西方论,更贴近中国大地,更有中国特点、中国气派。

吴朝晖用三个词形容自己心目中的浙大:历史光荣、改革创新、潜力巨大。他说:“我很荣幸,有机会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形成了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共识、路径共识、举措共识与方案共识。”

徐惠彬:与北航结缘于“记忆合金”

3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徐惠彬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徐惠彬的擢升传承了北航的传统,北航历任校长均在本校历练多年。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徐惠彬自1993年德国留学回国以来,就任职北航,此后再未离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