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调研报告 (7)

惠民政策2018-09-30王华老师

3.分类梳理贫困现状,分析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实际需求,根据贫困户“五个一批”和贫困村“六个到村到户”,分类梳理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项目。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采取“上级补一点、县级部门拿一点、企业扶一点、挂包单位帮一点、互助金借一点、银行借一点、银行贷一点”的方式,帮助贫困户筹集产业发展资金,通过发展种植业拓展贫困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大仓村依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的1500亩耕地精心谋划发展冬桃、红梨,并“长短结合”套种1500亩辣椒。

4.积极推进安置点建设。安置点占地约50亩,规划搬迁安置50户,分两期进行,采取集中安置和插花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安置群众,现有20户愿意到搬迁点建房,其中集中安置17户,插花安置3户,以统规联建的方式采取新型钢结构抗震安居房进行建设。

六、大仓村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施过程

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采集工作,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确保大仓村如期完成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各挂包单位、驻村队员和挂包干部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统筹整合各方力量,集中人力、精力和时间,采取集中办公,整理档案资料,入户调查了解等方式,以按时、按质、按量为原则,完成基础数据(图像)的采集,并将所采集到的贫困户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录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

对接县级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的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人社局、县扶贫开发建设指挥部、县住建局、县卫计局、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人行祥云支行)提供大仓村相关信息数据。

采用边入户、边协调、边采集、边录入、边分类、边归档的工作方式,实现信息和人的精确对应,扶贫对象有进有出,为精准决策、措施调整提供参考和依据。采用动态管理的方法,定期采集数据更新部分,进行变更更新,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七、应用大数据平台后扶贫工作成效

通过大数据平台的采集和录入,建立一套完整的涵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扶贫体系,实现了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动态掌握基本信息,做到实行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准确区分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脱贫致富需求。明确脱贫措施,找准贫困群众最期盼、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村施策、因户施法。通过“大数据”分析,揭示扶贫开发工作的真面貌,反映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心声及期盼,为更加客观、科学地想问题、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扶贫对象、扶贫措施、资金、责任主体、过程、结果、考评等数据的统一管理,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让大数据平台成为扶贫工作平台、指挥平台、监督平台,指导扶贫工作高效开展。实现了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扶贫措施监管落实,扶贫成效分析评估,数据分析结果应用,绩效考核奖惩有据的目标。对于贫困对象,统一了识别标准,实现扶贫对象实名动态管理,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明确脱贫措施。对于驻村干部,提供了帮扶措施管理,动态记录驻村工作情况。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