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有老的一天,为工作为子女忙碌一生,国家也给出了相应的退休养老政策,但是65岁的乡村医生碰到了养老的问题,在法律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到底和何因让这位老医生的养老出现问题?该怎样处理呢?
湖滨华城的乡村医生蒋全妹,身担挂号、收费、看病、输液等职责,此时她正在帮患者挂号收费
村里哪家的娃或老人生病了,背上医药箱就往哪家赶,也许这样的一幕在许多吴江村民心里都留有深刻印象,他们也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作“赤脚医生”。几十年过去,曾受人尊敬的“赤脚医生”们都老了,而曾经一度被认为是“香饽饽”的这个行业却已风光不再。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低、身份尴尬、晋升发展渠道不畅,令年轻的医学生眼光从不曾停留。如今,亟需补充新鲜血液的基层卫生服务站里,乡村医生数量匮乏、年龄偏大、综合业务水平偏低的情况屡见不鲜。在群众最需要的一线,乡村医生遭遇“断层”尴尬。
A
老村医退休却无人可顶
基层卫生站面临关闭危机
给30多个患者看病,给40多名老头老太量血压听心率,是湖滨华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朱正刚每天都要完成的“任务”。在记者采访他短短的半小时内,就被前来看病的四五位患者数次打断。他笑了笑,记者也很自觉地让出了座位。
拿他自己的话说,“我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一辈子。”60岁退休后,因为卫生服务站里缺人,老朱又被返聘了回来,而这一“回归”就是五年。他现在还不知道已经65岁的他明年是否还会受邀返聘。不过他表示,如果卫生站需要他,他会继续坚守岗位。
老朱自称是最早的一批“赤脚医生”,从69年开始工作至今已有40多年,“早时候村里给两间房当卫生室,什么感冒咳嗽、卫生防疫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干,到了八十年代就顺应形势考了乡村医生执照后,就这么干了一辈子。”老朱说。到了近些年,吴江村镇合并,马韩村就和其他村通过拆迁合并成了湖滨华城社区,老朱也就转到了湖滨华城卫生服务站工作,退休再返聘,一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