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患者只是觉得不舒服,什么医生也没去看过,就直接挂了一个名医门诊。专家要诊断,通常需要开一些检验单,结果等他做完检验回来,专家门诊已经结束了。患者很气愤,觉得150元白白浪费了。所以,要找名医门诊的专家看,最好是看过其他医生,该做的检查也都做过。挂上号之后,把所有检查的单子按照时间排序粘好,吃过什么药、看过哪些医生,也都整理出来,再来让名医门诊专家进行诊疗。”浙医二院门诊办主任徐翔说。
特需门诊是否能报销?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实名认证微博博主“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宣布辞职引发网友围观,跟帖。于莺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更是直陈特需医疗弊病特需医疗放开,只会让大夫们去特需医疗坐诊,那边的挂号费高,这是人的逐利本性使然。而普通门诊患者看病也不会因此而便宜。特需医疗挣的钱无非是为医院创收。在于莺看来,公立医院是真正为老百姓看病的,要把特需医疗、高干病房完全剥离(详见6月11日《新京报》)。
特需门诊就字面意思是解决特殊治病需要的门诊。一般来说,去特需门诊往往是有了疑难病症。可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医院没有合理分流,任由病人自己选择,大量小病患者只要花钱就能看特需门诊。
北京协和医院孙大为教授就曾撰文表达自己对特需门诊的不满。孙大为说,有一天他看了10个病人,其中有6位是任何普通门诊都可诊治的常见病。而此刻真正需要特需门诊的病人却在普通门诊徘徊,特需门诊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据悉,医院开设特需门诊,初衷是为了方便那些在普通门诊不能确诊,有特殊需要的病人。这些真正需要特需门诊的病人为何不去挂特需号呢?原因在于钱。目前,各医院特需门诊的挂号费价格大都在200-300元之间,且不能报销。许多真正需要特需门诊的病人往往因费用问题对特需门诊望而却步,于是特需门诊最终演变成了富有病人的“领地”。
同一专家,出专家门诊时收费14元,出特需门诊时收费却要300元,这是对穷人的歧视,背离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挤占了公共医疗资源。而普通病有钱也能看特需门诊,更是对公共医疗资源的浪费。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呼声日益高涨。令笔者欣喜的是,针对特需门诊该否取消,北京市卫生局近日表示,公立医院去除特需服务将是趋势,北京公立医院将在三五年内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和国际医疗部。
取消特需门诊,受影响最大的是医生的收入和医院的创收。不过,医院创收与其公益性相背离。至于如何体现医生的价值,于莺的话或许是个方向:“医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技术特长,选择留在三甲医院看疑难重症,或社区医院查房;有市场意识的,也可以去私立医院赚钱,或者像我这样,去做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