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湖北省委常委会议原则通过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针对省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县级城市和小城镇等不同城镇特点,加快构建“一主两副、两横两纵、三群联动、多点支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为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中三角”,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城各自补短板
武汉、襄阳、宜昌虽然均列入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前100位,但它们各自的GDP排名均要高于综合竞争力排名。其中,武汉市GDP排名第8位,在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2位;襄阳、宜昌GDP排名在60位左右,综合竞争力排名均在70位以后。
对于这一现象,秦尊文表示,这一方面说明三座城市经济总量增速加快,但也说明城市综合实力上还存在一些短板。
秦尊文说,由于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入了港澳台地区,而GDP统计排名一般不包括这些地区,所以武汉市的排名相对而言还算比较正常。襄阳、宜昌则更需要补齐短板,实现全面发展。
“武汉综合竞争力进前十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秦尊文建议,武汉市应该进一步挖掘科教资源优势,推动高校、高层人才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现实生产力。同时,要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襄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但缺乏综合性大学,为实现全面发展,应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建设,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为城市科技创新注入活力和智力支撑。同时,在产业结构上,要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商贸重大项目,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宜昌市是“世界水电之都”,能源、化工产业优势比较突出,但高端装备制造业比较缺乏,应当更多引进大型制造业企业,令制造业达到与其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水平;同时,要利用好旅游业、物流业蓬勃发展的机遇,搭建金融、电商、物流交易平台,建成三峡地区,乃至于辐射鄂、渝、湘三省交界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秦尊文介绍,201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抓好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同时,逐步形成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襄十随”(襄阳、十堰、随州)等新的城市群,但这5年来,后两个城市群建设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
第一产业
350.06亿元
增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