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gdp增长放缓,如何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4)

今日资讯2018-10-28李一老师



  女性的独立对生育率也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女性越独立,生育率越低。一来她不要通过生育确立自己在家庭乃至家族中的地位;二来她也不靠生育来养儿防老;三来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再愿意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人类传宗接代的事业。

  城市化和女性独立都会大大降低生育率。因此中国事实上已经到了需要像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补贴生育的时候了。

  国企红利消失

  中国国企红利过去16年以来一直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事实上,中国的国企走过了一个艰难的历程。在毛泽东时代,国企的发展实际上有两个鲜明的阶段。在建国初期,私营企业占主导地位,但国企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很快发展起来。

  在毛泽东所规划的新民主主义体制里,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是要长期共同存在的。但种种因素包括意识形态上私营企业缺少合法性、没有健全法律的保护、没有国家权力的支持以及国企和私营之间的利益之争,私营企业很快就走向了终点。

  一旦私企消失,中国就很快进入了一个全面计划经济时代。不过,也很显然,一旦竞争消失,企业也就不再成为一般意义上的企业。

  在计划经济时代,所谓的国企实际上是一个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于一体的组织,或称单位。这种组织在动员国家资源,实现国家初步现代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各方面的代价(资源、人力、生命等)是很高的。当然,最大的代价是人们后来所看到的普遍贫穷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后,国企进入另一个大的发展阶段。但如果细分,这个时期的国企发展又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早期的1980年代,国企进行了一些内部改革,主要是分权,就是政府为了给企业提供激励机制,分权给企业。

  从制度创新来说,80年代的主要成就不在于国企改革,而是容许在国有企业之外发展出一个非国有部门来,包括民营企业和各种合资和外资企业。这些新体制为日后的国有改革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二个小阶段就是1990年代中期开始的抓大放小的改革。到80年代和90年代初,国企全面亏损,国家面临财政危机,国民经济运作困难重重。

  因此就有了抓大放小的改革,在组建大型国有企业的同时,把大量的中小型国企实行民营化(或者说中国式的私有化)。

  在抓大构架内,政府对大型国企实行企业化(或者法人化),就是把企业的政治、社会和其他功能分离出来,同时也把竞争机制引入国企,让其成为真正的企业。而放小构架内的民营化,大大推进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90年代中期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国企和民营保持了相当平衡的态势,并且两者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段时间,在制度建设上也有长足的进步。政府修改了宪法,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

  之后,又通过的《物权法》,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提供法律保护。

  但2008年之后,国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一爆发,中国政府推出了四万亿的救助计划,而这四万亿基本上都进入了国企领域,没有民营企业的份。巨额资本的流入,为国企的大扩张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