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央军委徐才厚副职被双规,1949年解放军军队编制(4)

今日资讯2018-10-27王新老师


1969年机构精简
1969年6月13日,中央军委办事组公布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机关精简整编方案。以后又分别公布总政治部、军区、军兵种机关和军区兵种机构精简方案。上述单位均公布的方案进行了精简整编。
1975年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
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中央军委在叶剑英、邓小平主持下,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了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配备领导干部和安排超编干部等重大问题。会后,中央军委于1975年9月批转了总参谋部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的方案》。精简调整的原则是:大力精简机关,裁并重叠机构,减少保障部队,压缩普通兵员,淘汰陈旧装备;有些部队平时实行简编编制,保留技术骨干和技术设备,保持一定数量的齐装满员部队。有重点地加强特种兵部队。这次精简整编,从1975年第四季度开始实行。到1976年,陆军部队和军区机关,已按新编制进行了整编。保留的步兵师,已按计划分别整编为满员师和简编师;地铁建筑部队、工程建筑部队和县、市中队已移交给地方有关部门;撤销了部分空军军部、高炮师、生产师、地方独立师和步兵师机构。至1976年,全军总人数在1975年的基础上精简了13.6%。正当全军全面落实精简整编任务的时候,江青反革命集团把斗争矛头指向军委副主席邓小平,使这次军委扩大会议决定的精简整编任务没有完成就停了下来。但是这次会议确定的精简整编方针、原则和措施,对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编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军队编制体制(1982年精简整编)
1980年3月,中央军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军队精简整编问题。邓小平在会上一再强调: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提出减少军队人员,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这是我们的方针。全军从1980年第四季度开始精简整编:将部分野战师改为简编师;将担负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撤销基建工程兵,所属部队按系统对口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到1981年,整编任务基本完成。这次整编,压缩了定额,裁减了人员,为进一步改革摸索了经验。为了加强对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工作的具体领导,1982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委体制改革、精简整编领导小组,总参谋长杨得志任组长。同年7月,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着重研究体制改革问题。会议确定,军队体制改革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军队的整体组织结构,二是领导、指挥关系,三是各级职权的划分,四是部队的编组。同年,将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分别改为总参谋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铁道兵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合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情况,为加速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央军委于1982年9月15日下达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分别改为总参谋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铁道兵与铁道部合并;国家基建工程兵撤销。到1983年,整编完成。
1985至1987年: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减少员额100万
1985年中央军委提出。1987年底完成。改革体制、精简整编的根本目的,是要逐步把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很强的精兵,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根据这个总的要求,改革体制、精简整编的任务是:压缩总定额,全军总人数减少100万,改革体制编制,同时还要改革和建立一些相关的制度。1985年5月至6月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讨论贯彻中国政府关于军队减少员额100万的战略决策,并研究制订了落实这一决策的措施和步骤。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机关和各大军区机关都在原有定额的基础上作了大的精简。同时,撤并了部分军队院校。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为国防大学。将原来的11大军区合并减少为7大军区。同时,减少军级单位31个、师团单位4054个。海军和空军淘汰了陈旧落后的飞机和舰艇,相应地减少了人员。一些担任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改为武装警察部队。2952个县和相当于县的市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工作人员改为地方干部,任务不变,实行地方和军队双重领导。根据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增强战斗力的原则,装甲兵的全部,炮兵、高炮部队的大部及部分野战工兵部队,同陆军一起整编为集团军。同时,开始建立了一些新的技术部(分)队。为减少军官,除精简机关、裁减部队外,还减少了副职,制订并准备实施军官服役条例、军官军衔条例、文职干部暂行条例、预备役军官条例。同时,建立和健全干部选拔、培训、考核、升降、交流、福利待遇、退役等制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