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年来 两会特稿⑤
2017年初,教育部门对全国24个大城市重点监测的调研数据显示,包括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和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等5个省会城市在内的24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已实现公办小学学生全部免试就近入学;上海、沈阳、深圳、济南、青岛等9个城市公办初中(不含寄宿制)学生也已全部实现免试就近入学。
这意味着,经过持续治理,成因复杂、社会广泛关切的“择校热”降温了。
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多年来,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在城乡、区域以及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即使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也较大,从而造成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难以遏止。
治理择校难题,教育部门痛下决心。着力点是通过不断强化就近入学政策,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公平。从几年前开始,教育部就在北、上、广等19个全国大城市,强势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前几年,镇上的学校教育质量差,左邻右舍中不少人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借读。当我准备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上学时,恰好,镇政府把民大附中和人大附中、北大附小等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了,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孩子留在了镇上学校上学。”民大附中丰台实验学校三年级(2)班学生郭钰琨的母亲王艳感慨道,“现在看来,当初没把孩子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城区学校上学并不遗憾!”
同王艳一样“用脚投票”的家长不在少数。这也是北上广等19个大城市实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一个显性成果。
为了给“择校热”降温,教育部采取多项措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配套政策。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问题集中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整体规划小学入学、小升初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努力实现过程公平。小升初单校划片的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要求热点小学不直升热点初中。积极探索幼升小多校划片,避免造成新的“高价学区房”区域。落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并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