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的时候,发生在海南三亚的所谓的“海天盛筵”事件,曾经占据了很多媒体的重要版面,而孙静雅正是那起网络事件中的代表人物。对于这起事件,孙静雅解释称,那个时候她还没有进入这个圈子,这是被人炒作的,她并不知情。
2013年,在孙静雅红了之后,有网友爆料称孙静雅是男儿身,而之所以曝光孙静雅身份,是因为某某超跑俱乐部成员花几十万睡了个男的。
2015年10月,孙静雅因涉嫌组织介绍卖淫罪被批准逮捕。
推荐阅读:网络新兴词汇你怎么看?
网络语言受网友热捧
“逗逼、也是醉了、然并卵、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小公举、城会玩……”作为一枚90后网友,“球球”称这些都是自己的口头禅,“我经常用这些网络语言,不管是网上聊天,还是平时与人交流,无需刻意思索,往往都是脱口而出的。”而有网友表示,相对于正式的书面语言,天马行空式的网络语言,往往能够更简单、快捷而且准确地表达个人的想法,这会让交流双方都感到很有趣。
近日,教育部发布《2014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专家指出,近十年是网络文化尤其是自媒体开始盛行的时期。从网络论坛、博客,到微博、微信,媒体平台的变化也带来了语言的变化。像山寨、给力、秒杀、点赞,都是很好的网络新词,网络语言的活力赋予了人们更大、更自由的表达空间。
但是,由于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一些低俗不堪的用语也在泛滥。《报告》称,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把关人”的特性,网络低俗语言大量出现,并且从网上蔓延到了网下。部分格调不高、品位低下网络热词,像“草泥马”、“屌丝”、“逼格”等词语的大量出现,着实令人厌烦。
据介绍,这些低俗网语不仅在网络上高频使用,也在报纸、广播电视中畅游,不少词语的使用频次不亚于网络。如“逗比”一词,在2014年度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中出现了1117次,比火爆的“微信红包”使用频次还高。这些粗鄙的网络语言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基本围着下半身转,有些人还乐此不疲地使用这些热词,对语言生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网友说法
网友“壹泽”:对于网络热词,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根本不知道这些词是“什么鬼”,后来在身边的朋友潜移默化下,开始觉得这些词很生动,也很能表达内心的想法,就慢慢接受了。我对网络热词也没有特地去了解,都是在与身边朋友的交流中记住的。记得有一次,我发现朋友们评论我的微信朋友圈时,每句话都说三次,几乎每个人都是如此,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于这些网络热词我并不排斥,相反我觉得这些热词有时候还可以当做“调味剂”,为生活增添一些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