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0月29日发表题为《中国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但就业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的报道称,最低工资标准是经济学中长期以来的一个争论话题。一方认为,若成本提高,用人单位就会减少用人数量,这意味着最低工资标准使低技能劳动者的处境愈发艰难。另一方认为,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工资而又不影响其就业前景是可以做到的。
报道认为,在中国,前一种论点似乎更具说服力。
在研究最低工资时,经济学家们自古以来着重于发达国家,然而,一份新的工作文件使新兴市场引起关注,焦点是中国。结论是什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似乎会导致就业人数减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文件显示,在中国,最低工资标准每上升10%,就业率便下降1%。低工资就业岗位的这个效应更为明显。研究人员将中国的企业按平均收入水平划分成10类。在收入最低的一类中,最低工资上升10%会使就业率下降约1.8%,而收入最高的一类企业是0.6%。
报道称,这种效应非常显著,但与发达世界的情况一致。例如在美国,国会预算局今年早些时候估计,最低工资标准从每小时7.75美元提高到10.10美元会导致美国“低工资”劳动者的就业率下降1.5%。
IMF研究人员承认:“要甄别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很困难。”这是因为,就业率可能会以完全与工资无关的种种原因或升或降。研究人员采用了由美国经济学家戴维·卡德和艾伦·克鲁格首创的方法来其分析结论的分量。
在1994年发表一篇论文中,卡德和克鲁格想分析新泽西州最低工资标准从每小时4.25美元提高到5.05美元带来的影响。为了兼顾有可能影响就业的其他因素,他们做了一个天然的试验:将新泽西州快餐店的就业变化与东部宾夕法尼亚州快餐店的就业变化进行对比,后者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变。
IMF研究人员在中国也做了这种试验,将最低工资标准变化幅度迥异的县两两对比。他们的研究结果令北京担忧,因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政府增加国内消费和减轻不平等现象的举措之一。在过去几年里,工资已经大幅上涨,而政府在2012年宣布到2020年要让城乡收入翻倍。
研究显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简单政策无助于实现这个目标而不首先伤及就业水平。
延伸阅读:全国17个地区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14.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4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会上介绍,截至9月底,全国共有1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14.1%。
李忠介绍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情况时表示,一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加大依法规范劳务派遣工作力度,重点指导超比例使用劳务派遣工的用工单位科学制定并实施调整用工方案。各地深入开展了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攻坚计划。截至9月底,全国共有1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14.1%。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中央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