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09年香港人均GDP为4.3万美元,大体与瑞士相当;但同期基尼系数高达0.434,仅次于中非共和国的0.436,2012年更是达到0.537,远超0.4的国际警戒线。香港特区政府2013年9月公布:香港贫困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9.6%。
贫富差距过大,仇富自然“势在必行”。《地产霸权》的作者潘慧娴撰文指出:香港整体被垄断财团全方位绑架,平等的机会和竞争仅是纸上谈兵。这种绑架之所以成行,实则与土地垄断密不可分。从港英时代到特区时代,港府的土地政策基本上一边倒,只有大财团大地产商才可能拿地、囤地,进而凭借垄断的土地资源大幅抬高房价。
长期以来,“积极不干预”的策略使香港的经济活动与土地政策脱钩;土地使用和规划只看眼前利益,地产商在利益最大化的诱导下专攻利润丰厚的零售商贸,缺乏平衡监管,地产霸权比于丛林;租金高昂、恶性循环导致多元发展疲弱……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背离市场经济,香港的经济模式由此朝空心化方向发展。相比内地城市,香港更依赖特殊政策的扶持,甚至只有资金支持才有可能保持繁荣。特别需指出的是,该书作者曾任新鸿基地产创办人郭德胜私人助理八年之久,后在嘉里建设负责土地及物业估价与收购。作为圈内资深人士,其对行业现状的梳理反思,权威可见一斑。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自传中说道:当既得利益把利己政策与社会体制融为一体,实现转变只有改革或绕过体制,若改革失败则社会衰败。于此,摒弃短视的功利主义,切实解决中低收入阶层最迫切的生活需求,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培养“涓滴效应”应为正途。
推荐阅读:李嘉诚走了也许还会回来
别让李嘉诚跑了!
难道是“打土豪”,恍如隔世,让人想起岁月中一些经典桥段。
有媒体近日发表了由国资委商业科技品质中心研究员罗天昊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别让李嘉诚跑了》,他批评李嘉诚在中国经济的敏感时刻不停地抛售在中国的资产,并且做出旗下公司全部外迁的举动,说这是过桥抽板。
文章直指李嘉诚作为“招安精英”与权力走得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因此恐怕不宜想走就走。在商界被赞许为“又一次成功的逃顶”,原来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应该被严肃地追究,更可怕的是,这篇文章中透露出的反市场信息。
捆绑不是夫妻。作为香港富豪的VIP,李嘉诚与权力走得再近终究是个生意人,自古商人逐利,无利不往。
单就纯粹的商业角度进行考量,有一点不容忽视: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作别过去的黄金时代,过去粗放掠夺式的投机模式已经结束,圈地盖房就能挣大钱的日子到头了。李嘉诚在内地抛售的大多是商业楼盘和相关物业。因为投资周期长,物业开发收益直接受经营环境的影响,一旦经济有变,物业受冲击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