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0日,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印发全国查处两非案件区域协作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两非案件查处区域协作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遇重大案件或者重要情况可以随时召开。
2016年上半年以来,一场打击两非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攻坚战,正在全国范围内紧锣密鼓地进行。
4月30日,国家卫计委等7部门在京召开全国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目的是为了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中将性别比降至115以下的目标。而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天平为何倾斜
性别比失衡带来的风险巨大,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要找到解决方案,首先要回到原点,看看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原本比较平衡和稳定的人口性别天平出现了严重的倾斜。
今年初召开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体系创新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提出,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位运行的罪魁祸首就是性别不平等,群众生育观念落后,男孩偏好仍然严重。
人口学者黄文政、梁建章不赞成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调是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去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调。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当年出生性别比为116.9,其中第一胎出生性别比为107.12,第二胎就飙升至151.92,第三胎更高达160.3。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胎的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越往后就有更多的女胎被选择性堕胎,从而推高了出生性别比。
人口普查与生育政策地区分类数据表明,中国执行一孩半政策地区2000年出生性别比高达124.7,比二孩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高出15.7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了生育政策限制对出生性别比的强烈影响。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执行一孩半政策,如果头胎是女儿,政策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有些夫妻在生了一个女儿后,希望再生一个男孩。他们会在怀上第二胎后,鉴别胎儿性别;如果是男孩则生下来,如果是女孩,则主动上报,以意外怀孕为理由堕胎。生育限制政策迫使人们通过阻止部分女婴的出生来实现生育男孩的愿望。
宽松的生育政策是否有效
2016年国家卫计委召开部署会议后,各地亦迅速采取行动,重拳打击两非的消息频繁见诸媒体。最后一年如果完不成任务,可能位子就难保了。厦门市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
厦门市卫计委打击两非工作负责人王辉荣认为,打击两非对遏制性别比失衡的作用有限,一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靠行政手段难以改变;再者,随着技术的发展,B超机可以轻易获得,采血到境外鉴定也非难事,这给执法带来了困难。
厦门市卫计委法规科一位官员告诉澎湃新闻,男性偏好有着深厚的现实土壤,即使现在,农村家庭对男性的依赖仍要大于女性。他认为,消除男性偏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让父母感受到生男生女都一样。
中国政府通过连续几年的综合治理,到2009年出生性别比出现拐点,开始逐年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性别比降为115.88,较2013年下降了1.72个百分点,是6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