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诈别人,证据确凿,可实践中,警方也难以对讹诈的老人作出较重处罚。这意味着,老人讹诈别人风险基本为零,这简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由此对社会造成的示范效应也就不言而喻。
试想,倘若好心扶了老人后却反被污蔑,这事恐怕没人再愿意干。而留着摔倒的老人无助地坐在路旁,估计没人会于心能忍。
扶还是不扶,也就成了一个问题。这种事出现多了,公众的思维定式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
难道就没有人能解决这一问题?
一位律师直言,怎么扶老人确是个技术问题。律师道出了老人摔倒扶不扶成为社会难题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事发情况的取证难。如果能够解决取证的问题,通过证据来还原现场,那么,这类事件也不会成为难解之题。
恰好本周,有一位市民还真这么做了,结果自然是毫无风波。但带着防备心去做好事,总觉得有些变味。没错,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权益的确可取,但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用底线来保护道德,那不啻于承认现实已无道德容身之所。
有些地方设立了搀扶老人奖,将数万元用于奖励那些勇于搀扶老人却被冤枉的好人,意图告诉好心人勇敢去扶,被讹诈后会奖励你。试想,当人们为了奖励才去做善事,这与为了金钱而去讹诈的恶行又有何异?
说白了,与其讨论老人该不该扶,不如思考我们的社会道德该不该扶。
对于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呼吁,那就是加快相关立法进程,用法律来给好人撑腰。而好人法也在千呼万喊中走了出来。杭州、北京相继出台好人法,上海日前也启动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的立法工作,拟对公众无偿参与救治免责,以鼓励更多人加入街头急救,通过立法扶起我们的道德。
上述举动确实激励人心。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司法实践中,让讹人者犯罪成本上升,救人者不再蒙受不白之冤,才是正理。
愿天下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