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造17万假币,实为搞笑段子假新闻泛滥
这两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年度没品新闻榜单,上榜共29条一句话新闻,这些所谓新闻都是真的吗?虽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如此离奇甚至奇葩的没品新闻大集纳,让我们这些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看了都咂舌。毕竟,其中好多条所谓新闻,连新闻圈内人都不甚了了。河南商报记者经梳理查证发现,这些所谓的没品新闻,不少是夸大其词、胡编乱造的,甚至有的只是搞笑段子。
年度没品新闻榜单很有迷惑性,里面呢,不光是段子集合,还真有新闻。不过,里面的新闻大都存在水分,或夸大、或故意模糊细节等。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确实让人搞不清楚。因此,可以推测,这份榜单是有人刻意集纳的。目的为了什么?很简单,吸引注意力、提高点击率而已。
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有两个特点:第一,海量;第二,泥沙俱下、难辨真假。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脱颖而出?只能靠新奇猎人眼球。于是,不少网站剑走偏锋,用一些夸张甚至刻意扭曲的标题、内容来吸引点击。甚至,一些网站、软件刻意捏造假新闻,达到恶意营销的目的,比如两名网友通过某交友软件相识,在挖掘机内车震被困3小时,不过是为了推销某交友软件而已。
网络上为何假新闻泛滥呢?情况很简单,除了恶意的人为因素,网络不比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信息经过记者、编辑、总编等人的一系列把关,会在很大程度上识别出假新闻;网络上,新闻操作流程并没有那么严格,生产链条拉得也不够长,面对海量新闻,把关人的注意力有限,于是,假新闻就泛滥了。
警惕互联网成为假新闻重灾区,需要从两方面做起。第一,网友要提高警惕。网络上的信息泥沙俱下,看到信息后,网友别轻易下结论,应该等一下权威媒体的调查;不轻易下结论,也别轻易地传播。如果不假思索地传播,就正好帮了恶意传播者的忙。
第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国家与社会应该采取措施,规范网络信息传播行为。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应该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网站与运营平台应该制定制度,规范信息发布,否则,要承担连带责任。国家也应该针对信息传播出台相应的规定,现在,对网络安全我们的立法关注得比较多,但是,对网络信息传播的关注还是欠缺了些。
推荐阅读:3人造假币 投入18万才制造出16万
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有三名男子合伙制造假币赚钱。为了谨防被识破,他们买了设备,学了技术,不假造百元大钞,而是假造1元硬币。
近日,临沂费县公安破获了一起制贩假币的案件,缴获假币共四千多枚,全部是1元硬币。
据民警介绍,警方通过侦查发现以苍山籍钱某为首三人,是一个制贩假币的犯罪团伙,他们通过购买磨具和原材料,制造市场上流通的面值1元的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