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女子看守所生活,死刑犯的最后人生(3)

今日新闻2018-10-29三水老师



  最后一顿饭,有人想吃臊子面,有年轻的想吃肯德基

  到了临刑前一天,尤其是会见家属后,死刑犯很少有睡觉的。在自己人生的最后一个下午,大多数死刑犯会喊几次报告,想见一下熟悉的监管干警和看守所负责人,说的都是些感谢的话语,并行礼,感谢自己受到的尊重和照顾。因为平时,一些死刑犯家属遇到困难,看守所民警会赶去家访,并会同当地的职能部门交涉维权或协助处理。

  在一起时间太长,都是有些感情的。所以民警和所里领导不会待很长时间,安抚过后会向死刑犯询问最后的愿望,对一些不出格的要求,会尽量满足。赵亮说。

  赵亮曾几次开车出去买死刑犯的最后一顿饭,例如某某家的臊子面、泡馍或者饺子,有的则是想吃一顿炒菜,有年轻的则想吃一顿肯德基。

  只要市面上常见的,即使是香烟,死刑犯最后要求大多会被满足。赵亮很少见到有把饭菜吃光的,很多人都是动几筷子,说声饱了就作罢。

  女死刑犯晚上要忙碌一些,会洗澡梳头,同屋的会帮着涂指甲或者修修眉毛,化些淡妆。

  死刑执行复核下来三天时间里,他们一般比较忙,这样也好,能冲淡恐惧心理。随着临刑日期临近,监管民警的神经也紧绷起来。直到死刑犯被去掉脚镣,移交给执行的法警,任务才算结束。

  他们大多有被溺爱的童年遇事应多问父母,少请教兄弟

  死刑犯的最后人生,赵亮长期接触和关注死刑犯。面对记者,他说:你们很多媒体关注罪行,很容易把死刑犯标签化、脸谱化。他是犯罪了,十恶不赦,可背后,他也是常人,也有努力和挣扎,也有儿女情长。或许,他的生活里95%的时间都是正常人,只有5%出现了偏差,严重犯罪最后判死刑。

  长期的工作经历中,赵亮发现,死刑犯们大多有过被溺爱的童年。小时候有错误,家人就护着宠着,年龄越大错误越大,最后谁也收不住。对于独生子女教育,赵亮也说不清溺爱的界线,只是建议家长守住朴素的社会道理底线,对成年人来说,是对还是错,要区分起来并不难。

  他建议,社会个体在遭遇冲突困惑时,最好问问自己父母,但有些年轻人却愿意相信所谓的兄弟,那都是电影里的桥段,问父母才能得到最好的答案。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会用命来保护孩子。

  在赵亮监管过的死刑犯中,绝大多数人在临刑前会告诫弟妹或者子女,一定不要走我的路。赵亮和同事有时谈论起某个死刑犯时,最终都会说成一个悲剧故事。

  几乎没有谁天生就是杀人恶魔,家庭环境和生存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深远。不过,很多死刑犯走到犯罪那一步,也有复杂的社会因素。本想好好生活,可自己周围的现实很糟糕,出了事也没有地方说理,化解不了,最后疙瘩越来越大,成了严重暴力犯罪。

  法警郑君也有同感,他觉得现在社会里维权成本太高,结果导致一些矛盾以连续悲剧出现,可是很快又被遗忘。

  他死刑犯的最后人生,们都建议能有更多社会学者关注死刑犯的犯罪背景和社会因素,现在的犯罪成因各式各样,是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累加在一起,才出现了一些状况,要给社会吃药,才是最大限度减少死刑犯的根本。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