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性别比失衡原因,房价也因此飙升
当前全国人口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但人口形势依然错纵复杂、人口结构需要改善,性别比失衡问题依旧存在,笔者从事基层人口计生工作十余年,对性别比形势和失衡的原因有些自己的体会和了解。
在全国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人口增长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遵循自然平衡,出生人口性别比健康发展。但在经济欠发达和偏远地区,群众生育观念还有待转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较重,还需要进一步科学综合治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一是这些地方的极个别群众依然有重男轻女、传宗接待、养儿防老传统思想观念;二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思想陈旧、视野狭窄,认为娶妻生子天经地义;三是极个别医务人员利欲熏心,丧失原则立场,无视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的法律规定,顶风开展两非行为,为选择性别生育者提供了便利。
有些地区性别比失衡严重,如不快速科学整治必将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各级政府要切实把科学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时刻放在心中、抓在手上,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法措施,从根源上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
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方法,笔者认为有三:一是要扩大声势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用心宣教,让群众认识到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对自身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危害,要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计生家庭的奖励政策,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觉到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会在经济上得实惠、在社会上有地位,进而主动摒弃传统生育观念,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生育观念;二是牢固树立抓计划生育就是发展经济的辩证思想,大力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监管,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严厉处理违法违规当事人,真正做到让持有传统生育观念的群众无处可为,让医疗机构不敢去为。
推荐阅读:丈母娘推高房价确实存在 房价飙升因性别比失调
根据人口结构变化来研究房地产市场走向一直被视为住房需求评估的基本方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就通过人口年龄结构准确预测到2007年前后美国住房价格的大幅下降趋势。大量研究表明,美国次贷危机的集中爆发以及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几乎与美国的人口生育周期一脉相承。而我国自2003年前后出现的住房需求高涨现象,也与发端于1980年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婴儿潮有关。80后在住房市场化改革之初成年,并在2003年左右开始准备成家立业并集中进入住房市场,成为住房刚性需求的主体。据多家调研机构的问卷结果显示,以年轻人为主的刚需群体约占近年来我国实际成交住宅的一半以上。未来二十年,由于城镇化、户籍制度、计划生育政策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的人口结构和住房市场将会迎来一个相当长的调整期。
住房需求主体的人口学逻辑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人口年龄结构划分类型,15-64岁之间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0-14岁和65岁以上则被视为非劳动年龄人口。国际经验表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越高,住房需求越大;而人口抚养比越高,住房需求越低。当人口接近退休年龄时,住房自有率将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因为理性消费者退休后会倾向于卖掉自有住房去选择租房,这类似于利用反向住宅抵押贷款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在许多OECD国家,纷纷出现了60岁左右的老年人集中抛售住房的现象。同样,少年抚养比提高后,由于抚养孩子的支出增加,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会倾向于暂时减少购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