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广州市副市长谢晓丹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谢晓丹针对公众关注的广州市外籍人口问题进行了解释,称广州只有1.6万非洲黑人。在这1.6万人中,常住6个月以上的是4096人,临时来广州的是11933人。许多非洲黑人都是持有旅游签证入境后,签证到期了,直接毁掉了护照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材料,这样的话即使被警察逮到,也不会被强制送回国。因此,官方的数字可能远远代表不了实际的黑人数量。日本ZAKZAK新闻网近日刊登记者矢板明夫的文章称,如今超过30万非洲人非法滞留广州。
广州人怎么看待这些黑人
这一点从广州人现在对非洲裔外籍人口的称呼上也可以看出来。本用于泛指外国人的鬼佬,在广州现在几乎成了黑人独享的代名词,更多的人则直接称呼为黑鬼。调查发现,很多本地人在提到非洲裔外国人时常常要极力表现出自己没有种族歧视,面对调查者询问时往往称呼其为黑人,但稍微不注意在讲话中就直呼黑鬼了。虽然这样的称呼在广州人那里并不带有歧视或蔑视的意味,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人们的称呼中感觉出居住在广州的中国人对非洲裔外国人与其他外国人态度的不同。
本地媒体和公共传媒对于广州非洲裔外籍人口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能反映出公众对于黑人的态度。广州城市的开放性、文化的多元性和中国人固有的文化宽容性使得国人或公众对于非洲裔外籍人口相当包容,极少会表现出种族的或群体的歧视。但是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公众对广州市非洲裔外籍人口的形象塑造过程,以及在这个塑造中所呈现特点:
其一是在报道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种族歧视或族群歧视的口气和字眼,尤其是在传统媒体上,这个特点更为突出,而在网络上则表达得更为自由一些;其二即强调非洲裔外籍人口在广州的总数多,而且增长快,必去重视黑人问题;其三,即提示目前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如非法滞留、社区内的违法和犯罪行为、黑帮、毒品、艾滋病以及中非人种的混血等问题;其四是部分网民开始表达对大量非洲裔聚居广州的不满,并开始讨论种族歧视等敏感性问题,也有部分人在网络论坛上表现出对非洲裔的种族和族群的不满和歧视倾向。
公众对在广州黑人的不满和负面评价情况在调查中也有所体现。在不同社区的对与黑人有过近距离接触或互动的10名本地人的访谈中,几乎全部被访者都提到了黑人体味较重,不习惯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的问题,有一半以上的人表示不愿意跟他们做邻居。
在小北路天秀大厦、环市中路陶瓷大厦中非商贸城、登峰街批发市场、广园西路迦南服装城等对10名中国商户的访谈中,全部都提到黑人缺乏诚信的问题,并提醒与非洲人做生意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其中有4人是自己遭遇过被骗,其余都是听熟人说起存在这种情况。
在对10名随机抽取的出租车司机的访谈中,全部被访者都提到黑人体味的问题;全部被访者都说从礼貌和素质上来说黑人不如中东人、印度人和日韩人,中东人、印度人、日韩人不如白人(西方人);全部出租车司机都说黑人小气,打车的时候常常少给钱,并且不给1元钱的燃油附加费,而且还常常要求违规停靠;有8名出租车司机表示不愿意拉黑人,如果是其他外国客人和黑人同时打车,他们优先拉其他外国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