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黑龙江省政府与牡丹江市政府共建大学。学校围绕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全力实施服务牡丹江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与绥芬河市政府战略合作进程,与亚布力旅游度假区开展景校合作项目,建立协同培养人才新机制;学校积极发挥超硬材料重点实验室、药食研发中心、食用菌研究中心等功能,重点在对外商贸人才培养、生物和化工制药、食用菌开发等方面,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协同创新,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校在牡丹江地区建立了“高校联盟”,实现了学生课程互选、教师互聘、学分互认,实验室资源共享;学校成立了新道创新创业学院,举办了创新创业实验班,实现了校企合作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牡丹江市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基地”。
学校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研究优势,充当地方发展“智库”。全面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积极探索卓越教师教育发展之路,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依托渤海文化研究中心、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充分发挥北大荒文学、渤海国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保护等方面研究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学校于2016年8月15日成立中国抗联研究中心,把抗联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优质教学资源,用生动的乡土教材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次,挖掘、整理、翻译抗联史料200余篇,创编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全面彰显了文化辐射与社会服务功能;学校开展的国培计划、顶岗支教、爱心课堂、心理辅导等项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渤海文化艺术团”、“四进社区”、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活跃了牡丹江地区的文化艺术氛围。
学校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俄语中心、HSK考试中心等国家级国际交流平台;国际友好合作院校达到70余所;与韩国清州大学、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已通过教育部评估;学校围绕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断打造高端教育对俄合作平台,与俄罗斯多所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建立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文化艺术节,其中校长论坛、国际艺术大师绘画、国际友好篮球赛、民族乐器与民族舞蹈、留学咨询等成为学校国际文化交流品牌项目。
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