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普通话的黑板报资料(2)

黑板报版面设计2018-06-08李天扬老师

从康熙批阅的奏折上也可看出一二。如“专治疟疾……连吃两服,可以出根”。这其中,“可以出根”实为“可以除根”,而东北话讲“除”就是第二声的“出”。还有,比如“解京又费一凡事,不如存库……”,这其中“费一凡事”,实为“费一番事”,用东北话讲“番”正是第二声的“凡”。

后来,随着满汉语言的快速融合,以及汉臣的大幅增加,此时在民间形成的北京话才慢慢成为宫廷中的主要语言。但康熙年事已高,毕竟又是皇帝,不可能再学北京话。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最经典的一个情节就是康熙晚年训斥大臣,如果康熙满口东北话指点江山,想起来是不是很搞笑?

曾国藩让人很郁闷

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对大清国的贡献可谓杠杠的。无论是谋略、学问,还是治军,或是做人,曾国藩都堪称“杰出典范”。但老曾的湖南口音过于浓重,很多与他打交道的人都有些犯怵,尤其是他的弟子部下,领导的讲话听不清,又不敢多问,但不搞懂又恐办事有误,麻烦更大,搞得下属备受煎熬。

李鸿章是曾国藩非常赏识的弟子,有时二人也无话不谈,或是一同说笑。谈话间,老曾说了一句“冒得卵味啊”,李鸿章大惊,“卵味”?这不是下流的语言吗?老师怎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李鸿章不明白,大胆求解,老曾哈哈大笑。原来,“冒得卵味”是湘乡话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没意思”。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湘乡话在中国方言里极其难懂,甚至难过潮汕话和闽南话。他一直到23岁都没离开过湖南,可见他的口音会有多么重。

吃辣椒的饮食习惯也造就了曾国藩敢言的性格。洪秀全起事后,曾国藩大胆上书咸丰皇帝,对年轻的咸丰帝不是批评就是抨击。为了达到情真意切的效果,老曾不仅写奏折,还要在上朝时说给咸丰听。这是诚心不给皇帝面子嘛。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曾国藩也不管皇帝爱听不爱听,对着咸丰就是一顿猛批。老曾太激动,语速有点快,平时听惯北京话的咸丰很不习惯,要不断叫停,因为根本听不懂这个湖南蛮子在说什么。满朝文武想笑又不敢笑。曾国藩没办法,放慢语速,一字一句地说给咸丰听。

结果,咸丰听懂了,也怒了,大声斥责曾国藩狂悖,非要军机处给老曾治罪。要不是大臣拦着,老曾脑袋非搬家不可。

说普通话的黑板报资料2:说普通话圆中国梦

汉字的形象是美丽的,汉语的音韵是动人的,无论在什么时代,它对我们来说都是亲密的。而最近几年,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美丽的汉字不仅仅是T恤衫上的图案、灯罩上的点缀,或者运动员手臂上不知所云的纹身,它也不再只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异国情调或东方风情,它正在成为全球越来越多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们埋头苦读的对象——不只是为了好奇,更是为了未来和梦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