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学院已形成“全方位、常规化”学生课外创新体系。建立起涵盖培养模式、资金来源、实验场所、激励措施等在内的全方位学生科技创新制度保障。全面实施本科生班导师制,开展大学生科研项目训练和创新项目训练,由班导师及其助理、专业导师和项目导师全程负责指导所带班级学生或项目组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自2005年起启动“学生科技创新工程”,并由校友与企业赞助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以能力素质提升为导向,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立了学生创新俱乐部,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组建了“现代模型设计”、“机械设计”、“机器人”、“电动汽车”、“FSAE车队”、“ERP工作室”等6个大学生创新团队,开展经常性科技创新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学生学术科技节,与全国“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七项国家级专业赛事对接,搭建起全体学生每年都能参与的全覆盖科技创新平台。针对每年的创新训练项目和各项学科竞赛,开展从学院到学校、省区、全国四级创新训练项目和赛事,覆盖四个年级学生。2008年至今,本学院学生荣获国家级奖励80余项,省级以上获奖人次超过1000人。
知名校友:
学院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很多已经成长为各行业的骨干和领导。如:全国劳动模范、广州地铁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韶章,“深圳十大企业家”、深圳兆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周强,“首届中国十大科技前沿人物”、广东国笔科技集团总裁高精鋉,“八十年代全国优秀大学生”、顺德万家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黄兆羽,“中山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山市新达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忠,广东江门银辉玻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增毅、佛山市南亮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铭波、深圳市凯隆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骆鸿等一大批企业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受到严格的工程实践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以及设备运行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适应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国际化工程教育认证包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制订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发挥本专业学科齐全,师资力量强,科研仪器领先的优势,做到将学科建设与师资培养,实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建设等方面相结合。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导向,以能力素质的提升为目标,构建多元化、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将课外教学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搭建多样性的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