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雷锋的校园广播稿四篇(4)

广播稿大全2018-06-20王新老师

A:为了实现当个新式农民的愿望,他小学毕业便响应政府号召回到了农村;偶然的机会他成了县委书记的通讯员,又成为一名模范的公务员;当鞍钢到湖南招收青年工人时,他放弃舒适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成为一名学徙工人;当他成为了名技术熟练、深受领导和同事喜爱的推土机司机时,却再次转行,克服极为不利的因素,想尽办法实现了参军的梦想。

B:与雷锋相比,我们很多人,特别是很多大小写生所缺乏的就是明确的职业目标。很多人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是在外界压力的驱使下,本能地随着潮流向前走,没有意识到,上中学、大学,其实都是在为未来进入职场作准备和铺垫,总有一天,我们要离开学校,成为职业人。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没有舵盘的航船,很容易随波漂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问问:“我毕业后的第一步应当怎么走?”“5年后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10年后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更要学习他“用科学的择业观指导岗位选择”

雷锋不停转换岗位的过程,也是不断选择、决策的过程。为什么雷锋每次择业都能成功?这取决于雷锋的择业观。雷锋在农场开拖拉机的时候,每个月可以拿到32元钱;刚到鞍钢学徒时,每月可以拿到22元钱;参军后,每月可以拿到6元战士津贴。从收入看,雷锋的每次“跳槽”都是在贬值。而在雷锋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不值得。学雷锋广播稿B:在鞍钢,当老工人师傅问他为什么工来鞍钢时,他说为了“1070”!“1070”就是当年党中央定下的钢铁指标。说到为什么要参军,他说保家卫国,人人有责,能成为一名国防军战士,就是最大的幸福。可见,雷锋每次转换工作都不以“钱”来衡量,他看重的是自己的追求、目标、成长,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A:雷锋的择业观在今天也很有有启示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职业选择更多了。不同的人有不不同的择业观,价值观。对于年轻人来说,看重什么、把什么放在择业的首要位置是决策之本。在很多情况下,工资的多少和事业的重要性之间并非是一定成正比的。

B:人活着要吃饭,但是吃饭不是为了活着。职业,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它是每个人实现个人价值和为社会作出贡献相统一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机会在哪里?目标在哪里?看看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看看振兴东北地区规划、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政策,或许会有所启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