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潘柱升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基层代表,向市委机关干部分享心得,引起共鸣。昨日,潘柱升接受媒体专访,治村理念一一道来。
从分红改变的治村理念
“这次对集体经济章程的修订,调整的是21年前订立的旧制度,解决的是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潘柱升形容。紫南集体经济的总股份中,既有个人股,也有以村小组为单位的集体股。但各小组集体股数量差距较大,就造成集体股二次分配后拉开了村民分红的差距。2008年,当全村平均分红千元时,多则1400元少则600余元,今年,全村平均分红预计可达万元,差距进一步拉大。这样的差距极易为矛盾埋下种子。
潘柱升提出对此进行改革:增配个人股,稀释集体股。这一改革获得全村4800多名股东的投票通过。集体股在总体可分配收入中的比例由约35%下降到8%,对分配影响大大降低。
8年间,改变“分红理念”是潘柱升一直推动的事。村集体经济红红火火之时,紫南村的分红数值却并非排在最前,只是保持稳定的增长。村里将更多集体收入用于公共福利和服务:老人能领到700多元起/月的老人金,每人千余元支持村民参加社保,看病二次报销……比起分红,紫南村在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的投入更“大手大脚”。
“如果把集体收入都用于分红,数字是好看了,但今天用1块钱可以解决的问题,明天就要花10块钱的代价,这不是可持续发展,不是共享成果。”潘柱升说。最终,这一思路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不怕没车没楼,就怕没紫南户口”,村里流传的一句话道出了村民获得的实惠。
以城市标准改变乡村建设
在人们印象中,农村都是“自然生长”。但来到紫南村,发现规矩不少:建筑材料、杂物不能乱堆,否则会被罚款; 自留地可以种叶菜,但不能搭棚架。一个村庄,仿佛进行着城市管理。
“我从来没把紫南当成农村,一直认为要用城市的标准来建设。”潘柱升说。城市理念,这是他治村8年坚持的改革方向之一。他的执着来自观察:为什么农村人希望搬到城里住?城里居住环境更好、配套更齐全、生活更方便。那紫南能不能把城市好的标准移过来?
这一逻辑之下,紫南村近年的多项升级不难理解,针对污水横流、居住环境差,近年在河涌整治、污水管网、环境提升上累计投入过亿元; 小学硬件不错但质量一般,村里继续投入千余万升级,然后主动找到名校九小“求合并”; 村民维护村容村貌整洁意识跟不上,村里仅管理就出台村规民约10余份,细化累计超过300多项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