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3集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2)

观后感2018-06-01才子老师

在宋朝的国防和对外政策方面,包拯同样主张民富国强,改善边防措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他在出使辽国时,辽国刁难他,他义正词严地据理力争,不卑不亢。回国后,他立即将在辽国的所见所闻,报告朝廷。他说,辽国在山西北部集结兵马,聚集粮草,其意图不可不防。他建议,一定要加强山西宋辽边境的代州(代县)、应州(应县)、雁门关一带的战备,以前,辽国蚕食边境领土,是由于边防之臣胆小怕事,不敢对抗,如今应该下令边臣,让其严加防守,不能丢失一寸土地.另外,原来这里的守将,在军事上是外行,现在必须派懂得军事的人去领导指挥。朝廷采纳了包拯的意见,加强河北,山西的防卫.更重要的是,包拯对宋代的冗兵之害,提出了裁减“老病冗弱”的主张,以利于训练及加强战斗力。同时,他还提出加强边境民间义勇的训练。宋朝将士经常调动,以防武将专权,但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弊病。包拯认为要改变这种政策,使将官有职有权,不要轻易调动。可贵的是,包拯建议加强国防与军事力量,以不增加百姓负担为前提。当时中原地区,尤其是河北、山西的农民,苦于运送军粮,包拯曾提出,在丰收之年,可以购买当地农民粮食,储备起来,作今后军粮,减少运输困难。包拯之主张改革朝政以利国利民,是有其思想基础的。他始终认为,普通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日子好过了,不受贪官酷吏欺压了,国家才能富强和太平无事。如果过分榨取,使天下苍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不但国家不能富强,而且会造成官逼民反,动摇封建统治.他之所以主张改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其思想渊源就在于此.尽管包拯的出发点和动机,是为了宋朝天下的长治久安,而不是全然为了天下百姓,但比起对被剥削者尽情欺压的“贪官”来,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人民,总要好得多.那种认为清官比贪官更狡猾,对老百姓更有害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2016观看3集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2】

包拯严厉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显示在银屏上,一首包公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先后也在银屏上出现了,这首诗是包公出仕做官的座佑铭,也表明了自己清心治本,直道处世。先“清心”,才能“直道”;‘百善孝为先’先对父母孝才能对工作尽职、对国家尽忠、对老百姓好。“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昨晚,观《千年包公》第一集“清心直道”感触颇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